說“炫赫門”引領細支煙,甚至是塑造了細支煙,毫不為過。時至今日,“炫赫門”不僅是細支煙第一品規,繼2019年以76萬箱商業銷量入圍全品規銷量前10位之后,在“心不在焉、志不在此、未盡全力、留有余地”的前提下,“炫赫門”2020年上半年商業銷量突破46萬箱,保持了2萬多箱同比增量,單規格占據細支煙超過10%以上市場份額。
也正因為此,大家對于中支煙的發展充滿著類似于“炫赫門”之于細支煙的期待,盡管今天“炫赫門”的結構不再居高,但考慮到當時的消費水平,其實也相當于今天“硬芙蓉王”。
所以,我們對中支煙的期望就不是“炫赫門”,而是“硬芙蓉王”,或者說至少是“硬芙蓉王”。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中支煙還有沒有可能出現大單品?如果有,有可能在哪個價位區間實現?又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培育出什么樣的中支煙大單品?
第一、市場足夠大。
未來中支煙大單品的價位區間,既要有合理的規模空間,也要有合理的結構冗余。相比于“硬芙蓉王”、“炫赫門”當初近乎只手打天下的藍海開拓,經歷百牌號、雙十五的集中與整理之后,再加上實行價格歸檔管理,所有價位區間都已經被大大小小的品牌填滿。
目前來看,200-300元價位段最有可能培育出中支煙大單品。一方面,這個價位段在過去若干年逐漸成長為千萬箱以上的體量規模,在疫情之后呈現出新的加速和分化,有利于培育新產品;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好200-300元價位段成為未來最大的基座化,一如十年前的三類煙。
第二、產品要有足夠的獨特性、普適性。
既要個性彰顯,也要口味普適。獨特性與普適性,看起來是非常矛盾的對立。很顯然,從“中支煙的不一樣”到“不一樣的中支煙”,沒有足夠的特點、沒有足夠的賣點,莫說做大,立足都很難。但反過來,如果口味沒有普適性,過于的特立獨行,哪怕有少數人特別喜歡,只要大多數人不太“感冒”,這樣的產品也很難做大走遠。
你看中式快餐做得好的品牌,不管是“老鄉雞”、“真功夫”,還是“鄉村基”、“喜家德”,雖有特點,但未見得是最有特點的那位。反過來,這些品牌口味的普適性絕對是最好的,東西南北的都能接受,也都覺得很不錯。
中支煙未來的大單品,更有機會在普一類中產生;這個大單品,結構至少不能低于普一類。在這兩個基本判斷之外,要想成為中支煙的“硬芙蓉王”,還需要滿足幾個條件:
一是企圖心。和細支煙初期的后知后覺、“起大早趕晚集”相比,眼下大家對待中支煙有相當大的熱情,但在重視程度和投入強度上,嘴巴上重視與行動上堅決的差異很快就會體現出來,并轉化為市場上的不同表現。
二是硬實力。市場競爭終歸是拿實力說話,大企業、大品牌的優勢,既源于內部的基礎條件,更體現在外部的動員能力。非強勢企業、強勢品牌,除了起初可以依靠策略上的先行一步來彌補差距外,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取舍,更需要抓緊建立起基于中支煙的比較優勢、差異特征。
三是與時間賽跑。在中支煙熱度持續升溫的背后,是各家企業、各家品牌的加大投入、有所作為。選手在賽道上的速度也已經提起來了,不是30碼、40碼都可以開進來跑一跑,更不是輕輕松松、簡簡單單就能夠跑到前面的。
現在不確認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新物種的沖擊。中支煙在行業視角是創新品類不假,但同新型煙草制品相比,就是功能手機和智能手機的區別,什么意思呢?無論哪個品牌的中支煙都只能提供標準且唯一的體驗,是絕對的制成品;而煙彈、煙油之類是多樣的感受,是豐富又新鮮的半成品,就像華為一年賣出上億部手機,但沒有哪一部是一模一樣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桌面、字體和應用。如果說傳統煙草制品可以搞出百變的效果,那新型煙草制品完全有萬變的可能。我們完全可以想象:煙彈、煙油可以模擬出任何味道。所以,我們期待中支煙能夠做大做強,但也希望思維不要局限在中支煙的已知領域。
二是還沒有空間留給那些非傳統意義的“大品牌”,而“大品牌”又有沒有足夠的耐心來推動中支煙的發展。不是只有“大品牌”才能干,也不是“大品牌”就一定能干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