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煙民在線公眾號報道 今天,筆者瀏覽新聞的時候發現有這么一條,跟煙民朋友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需要引起重視。
10月11日,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第八次發布控煙報告。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兩個月“無煙北京”微信公眾平臺接到群眾對違反《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公共場所違法吸煙的投訴舉報2265件,比前兩月(2102件)增加了163件。
目前,市衛計委每月都會將全市單位和個人的違法吸煙處罰信息報給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將處罰信息納入信用信息檔案,實現信用信息共享,達到聯合懲戒的目標。此外,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對屬于行政監察對象的單位或個人被查處的,還將作為涉嫌違反行政紀律問題線索,上報監察部門。
給大家劃個重點:
違法吸煙將納入信用信息檔案。
或許有人還不理解信用檔案的重要性,其實,信用檔案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個人信用檔案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企業或個人等建立的信用檔案,依法采集、客觀記錄信用信息,并依法對外提供信用報告的一種活動。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建成的這一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主要記錄了這些企業和個人在金融領域的信貸信息,以及在環保等方面遵紀守法的信息。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將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作為審辦信貸業務必不可少的環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環保、質檢等部門也利用征信系統,為其行業信用建設和執法管理提供了幫助?!?/p>
另外,在2018年3月份結束的兩會上,國家層面也確定了要進一步提升信用共享公開水平,加大聯合獎懲力度。也就是說個人信用以后可以在更多的地方使用。
回到文章開頭的新聞,如果僅僅因為違法吸煙就導致自己的信用記錄不良的話,是不是有點太過嚴苛了?
在大眾普遍認識到煙草對健康有害的今天,社會作為一種調節機能而對吸煙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本無可厚非,但是過于嚴苛的禁煙方式是不是對一部分人的權利的一種侵權和剝奪?
控制吸煙的危害完全有必要,但是作為地方政府,在立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民主——使得各方合法利益和權利得以并存,立法者還必須充分考慮到法治——使得所立之法有理有據,使人心服口服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才能夠更好地實現法治。根據社會現實而采取的靈活和妥協,反而體現了立法的理性與進步。
世界各國在控煙立法的過程中,在探索深化控煙進程中,都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理性做法,是與社會各方進行了充分協商并達成的共識,是兼顧到各方利益及權利的結果,中國政府在制定控煙政策時,也必須尋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比如在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在交通工具上設置吸煙車廂,并讓其適合吸煙者使用,這些做法都是在盡量不影響公眾環境和健康的前提下,給吸煙者設置的合理空間。控煙不是禁止吸煙者吸煙,而是逐漸普及健康宣傳的過程,只能通過宣傳教化而不能通過外力加以強制。
在吸煙室、吸煙區等公共設施得到普及的情況下,相信煙民能夠控制自己的吸煙行為,在指定場所吸煙,不在公共場合隨便抽煙,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