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10月22日,作為公眾人物的鄒國俊,在其微博中,發表了對于首都機場不設“吸煙室”的炮轟,因而引發了公眾的爭論。
人物簡介:
鄒國俊,“英雄傳說”職業搏擊品牌賽事創始人兼賽事委員會執行主席、自由搏擊國家隊總教練、WBC MuayThai中國區主席、北京正瑞體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運動員時期,被稱為“亞洲第一快腿”。鄒國俊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就是——“老煙槍”。
且不說鄒教練的措詞是否有失妥當,但是單純來看文中主旨——機場沒有吸煙室這回事,確實是有些尷尬。
建盲道是人道的,方便了殘疾人,維護了殘疾人的權益;而建立“吸煙室”,其實也是維護了煙民權益,也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畢竟進了機場就不能吸煙,這漫長的候機時間,漫長的飛行時間,也著實折磨人。畢竟,煙民吸煙也是自身的生理需求。
連高鐵的中途站還有幾分鐘短暫的停留,讓大家出去透口氣兒,也有個抽煙的功夫,不會讓大家感覺那么痛苦,這就是高鐵的人道。那么,既然飛機要一飛到底,旅客不能中途下飛機去抽煙,那么,為何不能在機場設立吸煙室,讓煙民能好過一些呢?
一般旅客都會提前到機場,國內航班提前1小時,國際航班提前2小時,進入首都機場隔離區后,就不能抽煙,這種感覺真的只有煙民才能懂得。首都機場原有的吸煙區是個封閉的屋子,內設座椅、排風扇和類似于車載打火機的點煙器,玻璃門一關,外面很難聞到煙味。現在的吸煙室越來越高科技,尤其在機場、火車站這種特殊場合,有關部門是否可以區別對待,設立一兩個吸煙室,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滿足煙民的需求?
其實很多國家機場是有吸煙室的,就連國內一些機場也設立有吸煙室,下面,來看看世界上5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關于吸煙室的一些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過一份CDC報告顯示,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8月,世界上50個最繁忙的機場中,超過半數(27個)仍允許在某些地方吸煙。只有23(46%)個是無煙的。
世界上最繁忙的10個機場中,報告發現一半還允許在一定的室內場所吸煙: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杰克遜國際、迪拜國際、香港國際、巴黎的夏爾·戴高樂和東京國際。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芝加哥奧黑爾機場、倫敦的希思羅機場、洛杉磯國際、上海浦東國際,也躋身前10大最繁忙的機場,但是卻是無煙機場。
在北美的50個繁忙機場之列中,CDC的報告發現,18個的14個當中有禁煙政策,亞特蘭大、丹佛、拉斯維加斯的麥卡倫國際和墨西哥城國際機場在一些地區仍允許吸煙。(華盛頓和杜勒斯是繁忙的樞紐,但不是50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也有吸煙區。)
報告指出,丹佛國際在過去幾年中關閉了四個吸煙室的三個,預計在2018年底取消最后一個吸煙室。報告還提到,雖然它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50個機場之一,但鹽湖城國際機場(美國機場的一個大樞紐)最近也實施了禁煙政策。
很顯然,機場是否是無煙的,并不表明一座城市控煙水平的高超,或許更能體現出這座城市控煙水平超出他人。一座人性化的機場,符合人道主義的機場,恰恰代表著這座城市正確且有效的控煙方式和方法,同時也代表著這座城市對于公民的尊重。
那么,為什么這么多機場都有吸煙室呢?不光是人道主義、人性化和尊重,更多的是為了更好地控煙。筆者認為,中國控煙之路有一個必經環節——文明吸煙環境建設。疏堵結合,才能有利用于控煙事業;疏堵有序,才能突破控煙困局。
延伸閱讀
日本
在控煙力度尤甚中國的日本,采取的是“分煙”機制,充分尊重煙草消費者,為其保留一定的空間。簡單來講,就是把吸煙人群和不吸煙人群分開,形成相對獨立的空間,解決被動吸煙、流動吸煙等問題,從而讓兩個群體各得其所,降低了矛盾發生的可能性。
在日本,把設立吸煙室或吸煙區作為控煙的主要舉措。除了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設有專門的吸煙室之外,其他公共區域的室內,例如酒店、百貨公司、銀行或咖啡廳、酒吧等娛樂場所,也會有專門的吸煙區或吸煙室,明確標注未成年人和孕婦等特殊人群禁止入內,既保證了煙民的合法權益,又不會對他人造成困擾。這里常備空氣凈化劑,并裝有專門的煙灰收集和換氣裝置,以保持室內清新。另外,為了使服務更人性化,有的吸煙室還裝有出售飲料或零食的自動販賣機,提供打發時間的報刊雜志。消費者可以文明、體面、有尊嚴地滿足自己的需求。
新加坡
環境優美的獅城——新加坡用禁煙標識和一道道用黃色油漆清楚劃分的吸煙區,讓吸煙成為一種自律。煙民們只能在有明顯標識的吸煙室或吸煙區吸煙。例如:非主干道上被黃線標注帶有煙缸標識的垃圾桶、有吸煙標識的街邊小店等。
印度尼西亞
剛剛舉辦過亞運會的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規定,不準在公共場所吸煙,但是可以到裝有排風扇的吸煙區內吸煙。在印尼其他城市卷煙廣告牌則比較多見。
希臘
在歐洲的希臘,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建筑等地吸煙。但所有建筑內幾乎都設有專門的吸煙室。大學里也設有專供學生使用的吸煙室。與此同時,希臘的飯店和咖啡館則有不少專門的吸煙用餐區。還有不少傳統的咖啡店、酒吧和夜總會則完全可以吸煙。
西班牙
在西班牙,營業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酒吧、餐館都分別設立了非吸煙區和吸煙區,兩個區域完全隔離并有明顯的標識。100平方米以下的小酒吧、小餐館等場所是否禁煙,由店主自行決定。煙民可以在進門之前看看該店是可吸煙店還是禁煙店。
芬蘭
歐洲北部的芬蘭也在餐館、酒吧和咖啡館為吸煙的客人專門設置了吸煙室,但客人不得把食物和飲料帶進吸煙室。在芬蘭乘火車,也有專門的吸煙室供煙民使用。
奧地利
與歐洲大部分地區不同的是,在奧地利,人們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在餐館內吸煙,包括單獨的用餐房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