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日,筆者關注到這樣一條新聞:蘭州街頭現巨無霸煙灰桶讓吸煙的朋友自行處理煙灰和煙頭。據介紹,蘭州街頭現巨無霸煙灰桶主要分布在公交車站、紅綠燈等侯區、人行道等人流密集點劃定吸煙區,讓市民們自行處理煙頭并呼吁他們不要亂扔煙頭,有環衛工人對此表示稱,設置吸煙區后,一個班次里撿拾到煙頭由原來一小方便袋減少到一小把。
對此,網友紛紛發表評論,有的網友表示稱,“吸煙區最好都封閉起來”,有的網友表示稱,“這樣處置很人性化,完全不讓吸煙,短期內不可能實現”。
確實如此,筆者看后感覺這個辦法很實用,一方面有效的減少了煙頭、煙灰對環境的污染,也讓一些煙民能夠提高一些自覺性,讓煙民手中的煙頭有處可扔,方便扔!這無形當中培養了煙民要文明吸煙的意識。同時煙頭不落地,也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這種舉措是對現如今控煙工作的一種積極支持的表現。投入成本低,可行性高,比一般的垃圾桶人性化,更適合吸煙人群,普及起來很方便。
不過筆者也有個疑問,這樣還是沒有把“二手煙”很好的隔離開來,就如同一些網友所說的“吸煙區最好都封閉起來”,確實對非煙民而言,最無奈的就是被動的吸入“二手煙”,無處躲無處藏,最反感的就是有煙民邊走邊吸煙,不管不顧。當然現在大街上這樣的行為較之過去已經少了很多,但最常見的露天公交站等地,吸煙的現象依然很多。身為非煙民,筆者心里很矛盾,自己不愿意吸入“二手煙”,卻也能理解煙民的苦衷,畢竟吸煙本身沒有錯,是他們的一種選擇,就如同喝酒一樣,是種愛好,只不過在家以外的地方沒有一個合適的場所,一個不影響到別人的空間讓他們去光明正大的做這件事而已。
這也讓筆者想到了如今全國各地都在興建的吸煙室、吸煙亭。剛好解決了煙民與非煙民的困惑。獨立的空間,高科技的設施,能擋風避雨,讓煙民有尊嚴的吸煙,讓非煙民不受“二手煙”的影響,不再被動吸入“二手煙”,將煙民與非煙民有效的隔離開,這不正是社會文明發展的體現嗎?堵不如疏,包容、和諧共處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