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煙草》報道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具有69年歷史的蘇聯解體了。蘇聯解體后,陸續成立了12個獨聯體國家,俄羅斯便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俄羅斯有1.437億人(2014年1月),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煙葉進口國、第二大卷煙消費國、第三大卷煙生產國。俄羅斯在私有化、市場化過程中取消了煙草專賣制度,對外全面實行開放、自由,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后果。
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民族企業喪失殆盡
“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嚴重的地緣政治災難,對于絕大多數俄羅斯人來講,它是一場真正的悲劇”(普京)。盧布狂跌,物價飛漲,經濟陷入崩潰,成千上萬的貧困者流落街頭,“經濟倒退了差不多20年”。
面對嚴峻形勢,俄羅斯推行了疾風暴雨式的私有化改革。但是,“在私有化之前沒有對企業做過資產評估,企業賣得基本上一文不值”。全國500家大型國有企業實際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卻只賣了72億美元,12.5萬家國有企業平均售價只有1300美元。“這是一次世紀大拍賣,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迅速、最瘋狂的私有化,這是瘋狂瓜分和掠奪全體人民財產的強盜行為”,“是對國家財富前所未有、厚顏無恥的大搶劫”。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俄羅斯煙草私有化改革方案中最根本的一條是合資、合作、出售和關閉、破產。到2001年年底,俄羅斯煙草行業的外資總量已經超過15億美元,其中:菲莫公司和日本煙草都接近5億美元,英美煙草和利格特·杜卡特分別為3億美元、2.3億美元。截止到2002年7月1日,俄羅斯共有157家企業有卷煙生產許可證,其中有89家在進行生產。但僅僅1年之后,估計就有40-50家國有卷煙廠破產或被兼并。2004年8月9日,阿塔迪斯以1.4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在俄羅斯取得巨大成功的本土煙草企業——巴爾干之星80.75%的股份,至此,俄羅斯本土煙草企業已經喪失殆盡。
樹欲靜而風不止,巨頭競爭在繼續。2007年,菲莫煙草又追加4000萬美元投資,在俄羅斯煙草行業的總投資超過8億美元。到2008年,已有6萬名左右的員工在俄羅斯數十家工廠為跨國煙草公司打工。英美煙草雖然已投資5.2億美元,但還打算在2014年再投資1.7億美元以上。2010年,韓國煙草俄羅斯公社投資1億美元、占地10.4萬平方米、設計產能為100億支的企業開始投入運營。可以預計,為了牢固占領、鞏固和擴大俄羅斯煙草市場,跨國公司的投資還會繼續增加、調整。而民族煙草資本受到了極大削弱、淘汰,昔日的國有煙草企業幾乎全軍覆沒。
投資權、控股權等“制空權”的喪失和民族企業的集體陷落,必然帶來大量利潤的流失,俄羅斯煙草行業的利潤基本上全部被跨國公司所占有。2012年,日本煙草16%-18%、菲莫煙草9%、英美煙草8%、帝國煙草5%的利潤都來自俄羅斯,俄羅斯已經成為這些跨國煙草公司的利潤驅動點和重要“聚寶盆”。面對被牽走的“國庫中的奶牛”和滾滾而去的巨額利潤,“國家沒有得到什么東西”,俄羅斯財政部門和本土煙草企業只能望“洋”興嘆,無可奈何花落去。
跨國公司你爭我奪 本土品牌蕩然無存
在私有化和對外開放之前,俄羅斯煙草市場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國貨”,但僅僅10年之后,情況就發生了根本變化。2002年,僅菲莫公司的品牌在俄羅斯市場上的份額就達到23.8%,幾乎是“四分天下有其一”。2005年,日本煙草、菲莫公司、英美煙草和加拉赫“四大巨頭”占俄羅斯卷煙市場的67%。到2010年,跨國公司已經控制俄羅斯近90%的煙草市場。2011年,“四大巨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到92.1%。2012年更是超過95%,其中僅“四大巨頭”就達到93%(分別為36.5%、26.6%、20.6%、9.3%)。2013年,位居前三的跨國公司在俄羅斯市場上的份額分別為36.3%、26.1%和21.2%,總計超過83%。俄羅斯煙草市場幾乎完全被跨國公司瓜分、占領。
為了迅速占領俄羅斯市場,控制品牌銷售的“咽喉”,跨國公司抓住可以自由獲得流通渠道的機會,有的利用當地優勢生產國際品牌,有的每隔三四個月就推出幾個中等價位的新品牌吸引顧客,有的狠抓關鍵品牌的引領作用,有的則另辟蹊徑,通過收購、兼并其他品牌的辦法,使市場份額迅猛增長,有的則新建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或入股銷售巨頭,大力實施品牌策略。2013年12月,菲莫煙草和日本煙草分別向俄羅斯最大的卷煙經銷商——大都會公司投資7.5億美元、購買20%的股份。
“月亮彎彎照高樓,幾家歡喜幾家愁。”面對跨國公司的高歌猛進、旗開得勝,俄羅斯本土企業卻節節敗退、哀鴻遍野。“從上世紀末起,俄羅斯國內獨立卷煙制造商的市場份額開始大幅下降,從1990年的100%下降到2001年的42%,到2009年則下降到僅有7%”,2013年的經營收入僅占5%。2013年,俄羅斯卷煙市場上大約有300個品牌、1000個規格,但暢銷牌號基本上都由跨國公司生產、銷售和控制,民族品牌基本上銷聲匿跡、蕩然無存。
卷煙生產大起大落 生產過剩資源浪費
蘇聯的解體,是“病人死在了手術臺上”,“俄羅斯正處于數百年來最困難的一個歷史時期”(普京)。對于俄羅斯煙草行業來說,最突出、直接的表現,則是卷煙產量低下,供應嚴重不足,市場低迷,不得不依賴進口。1996年,全國卷煙市場缺口超過三分之一,高達1281億支(256.2萬箱),創造歷史最高值。但僅僅3年之后,到1999年,全國已生產卷煙2831億支(566.2萬箱),居世界第6位。此后,跨國公司仍繼續大規模投資、生產,使卷煙生產能力很快成倍增長。到2001年,全國卷煙產量迅速增加到3740億支(748萬箱),生產能力超過600億支-700億支(120萬箱-140萬箱)。結果,到2001年年底,卷煙庫存高達8-10億美元,銷售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最后終于爆發了價格戰,很多煙草企業不得不停產歇業,本土企業出現新一輪倒閉潮,導致設備嚴重閑置、資源浪費。
實物生產如此,價值表現亦然。“俄羅斯出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堪稱20世紀最為嚴重的大國危機”(日本NHK),使俄羅斯自由放任的煙草行業雪上加霜。1998年俄羅斯卷煙市值為65億美元,但到2001年卻跌到43億美元,2002年又恢復到50億美元左右。在煙草生產大起大落的劇烈波動中,俄羅斯本土的中小企業首當其沖,屢次受到重創。
“產業結構嚴重失衡,煙草行業全線失守”
在煙草農業方面,俄羅斯煙葉生產幾乎是一片空白,99%的煙葉依靠進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葉、香料煙進口國。2010年,俄羅斯進口煙葉23.7萬噸,總價值達10.1億美元。隨著煙葉進口量的增加,價格也水漲船高,從2007年的平均每噸3000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每噸4200多美元,進口成本不斷增加。同時,由于俄羅斯卷煙消費者的口味發生根本變化,從以香料型卷煙為主轉向以混合型卷煙為主,傳統的香料型卷煙銷量銳減,煙葉進口結構徹底改變,這如同釜底抽薪,從根本上削弱和打擊了本國煙草農業的發展。
在煙草廢料加工、輔助材料生產等方面,配套產業發展相對滯后,民族企業匱乏,產業鏈不夠完整,跨國公司乘虛而入,快速占據主導地位。比如,僅日本煙草在葉列茨薄片廠年加工量就超過1萬噸。
在煙草批發和進出口方面,企業多、規模小、市場亂、管理松散。全國1000多家企業“搶飯吃”,競爭激烈而混亂。僅2001年和2002年上半年,俄羅斯從事煙葉進口的公司和個體企業就分別多達188家和133家,累計進口煙葉25萬噸、煙絲8700噸,加上薄片、膨脹煙絲、膨脹梗絲、煙草廢料等,進口嚴重大于需求。跨國公司“有自己的供應商,在當地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利潤豐厚,但它們不從當地市場采購煙葉,這導致了貿易不平衡”。
總之,跨國公司基本上控制了俄羅斯煙草行業的農工商、內外貿、產供銷等上下游各個環節,民族煙草企業幾乎集體淪陷、全線失守。
煙草政策不斷變化 控煙效果未達目標
針對國內煙草市場不斷被跨國公司瓜分的嚴峻形勢,俄羅斯也曾經試圖加以管理和挽回。
2001年前,俄羅斯曾經試圖制訂包括控制煙草生產在內的煙草專賣法令,但一直沒有獲得通過。2001年年初,國家杜馬在下議院中又提出,聯邦政府應成立專賣機構,對煙草的生產和銷售實行專營。但這種建議遭到了一些“專家們”的反對:“煙草工業不需要在政府的指令下生產和銷售……”經過長時間的爭吵、辯論,2002年年底,俄羅斯經濟政策委員會終于起草了關于煙草流通的專賣法令,其目的在于阻止國內外煙草和卷煙批發方面的不公平競爭,改變過去對國有煙草企業的歧視性做法,對各種投資類型的企業一視同仁,使煙草行業多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新法令的初衷很好,但未獲得通過。
俄羅斯煙草政策變化快、變化多,即使已經控制俄羅斯市場的跨國公司也往往感到無所適從、抱怨不斷,呼吁俄羅斯“制定整個煙草業的規則”。
在打擊走私和控制煙草消費方面,總體上也未達到預期目標。“目前非法卷煙市場份額大約為4%-5%,在5年內,估計這一數字將會達到20%-25%。”“在過去20年內,俄羅斯煙民的數量雖然減少了44萬人,但現在大約65%的成年男性和30%的成年女性仍然吸煙”,吸煙率僅次于孟加拉國,居世界第二。“50%的青少年吸煙”,“4400萬煙民中有接近一半的人平均每天消費1包或者更多的卷煙”,“而且他們中85%的人在20歲之前就開始吸煙。”
體制績效相對較差 管理制度總體不佳
跨國資本的大規模進入和市場控制帶來的更為深遠、潛在的影響在于俄羅斯政府對煙草行業的失控,必然削弱國家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