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科學網報道 在美國,每年死于吸煙引發的心臟病的人數將近20萬人,占心臟病死亡總人數的五分之一。自從1940年以來,位于明尼蘇達州羅契斯特的梅約診所就把吸煙和心臟病(也叫做心血管病)發病人數的上升聯系起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吸煙會導致煙民患上很多類型的心臟病。雖然大眾的看法與此相反,但是即使每天只抽為數不多的幾支煙都會增加這種危險。近期一項針對女性護士的研究發現,每天只抽一到四支卷煙的女性患上致命冠心病的幾率增加2.5倍。
煙民罹患下列心臟疾病的風險較高,動脈硬化,冠心病,中風,心絞痛,心率失調,猝死,心臟病突發,猝死性心臟病突發以及主動脈瘤。在這些疾病中,冠心病(CHD)是最嚴重的,因吸煙引發心臟病并致死的人數占全部死于心臟病總人數的一半還多。根據疾控中心(CDC)的估計,美國每年本來可以避免的因吸煙致死的冠心病人數達到90000人。美國外科總醫師協會把吸煙看作是“冠心病發病因素中已知且可干預的最重要的危險性因素。”一般認為每年有37000人死于被動吸煙導致的動脈硬化,但是這些數據—不同于煙民本身—是有待推敲的。另外,吸煙會導致血壓升高,這也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病危險。
在本章中,我們先看一下吸煙對心臟和血管的瞬即效應,然后說一下吸煙引發的各種心臟疾病。
吸煙如何影響心臟和血管
吸入煙氣會立刻引起心臟和血管的一些反應。煙民吸入煙氣后能夠察覺的一個主要反應就是心率增加。這也許是唯一一個可以察覺的反應,但是作為自主神經系統—神經系統的一部分,控制著非自主功能—的刺激物,吸煙還會引起其他一些影響心臟的反應。在開始吸煙的第一分鐘內,心率就開始上升;在開始吸煙的十分鐘內,心率增加的速度可能會達到百分之三十。隨著吸煙的持續,心率會慢慢下降,但是在停止吸煙之后,心率并不會回到常人的狀態。
對吸煙刺激心臟的另外一個重要反應就是血壓的急速增加。血管收縮促使心臟“努力工作”來把氧氣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和心臟肌肉中。
煙氣中的另外一種成分—一氧化碳—通過中和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而對心臟有強大的消極效應。
高血壓
雖然有些研究表明血壓在兩次吸煙的間隔階段會恢復到正常狀態,成天一支接一支地抽煙會讓血壓的平均值上升。吸煙還致使血壓變異性的出現,或者說是血壓搖擺不定。雖然高血壓本身會導致心臟病,但是血壓搖擺不定更加危險,也更容易導致心臟損傷。
吸煙也會降低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有些研究表明吸煙實際上中和了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療效。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肝臟向血液中釋放霉素,從而使得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療效降低。
冠心病
引發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指向心臟肌肉輸送血液的動脈變得阻塞和狹窄。在動脈內層由于脂肪物質和纖維組織的積累而損傷之后,動脈就變得越來越狹窄。很多因素會導致動脈內層的損害:高血壓,有毒化學品(比如煙草中的化學物質)以及高血脂。
受損的動脈成為吸引血脂和血小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積聚的地方。一旦血脂和血小板開始積聚,這個區域就成為儲存細胞碎片和膽固醇的垃圾箱。最終,疤痕狀組織的形成就會引發動脈硬化。煙草中引發癌癥的的化學物質(比如多環芳香烴)同樣也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
雖然大多數煙民沒有意識到,但是吸煙引發動脈硬化的幾率和引發高血壓以及膽固醇升高的幾率一樣大。加之其他因素,吸煙的影響是最大的,吸煙引發的風險要遠遠超過我們所設想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這也就是所謂的協同作用—危險因素共同發生作用的影響呈級數增加。總而言之,煙民出現冠心病的幾率增加2到4倍,而死亡率也高達百分之七十。
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會使得吸煙引發動脈硬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吸煙引發的血管持續或慢性壓迫(血管收縮)會導致血管內部受到損害。反之,血管的損害更容易積聚斑塊。一旦血管中出現了斑塊,吸煙便會促進動脈阻塞的進程。血管收縮也會引發血栓的形成和積累。當斑塊本身在血管收縮過程中受到損害,血管的內層以及血小板就會釋放出其他物質;反之就會導致更嚴重的血管收縮。這個循環過程可以促發血栓的形成,動脈堵塞并最終引發心臟病。
除了引發血管收縮,吸煙還會通過引發血液成分的異常導致動脈硬化,這都會導致血栓形成以及阻止血液流動。吸煙直接降低血小板生命周期的長度,并促使它們非正常地積聚在一起。除此之外,吸煙還會導致血小板粘性增加,同樣會促使它們積聚起來。這種積聚反之會導致血栓的形成,這也是吸煙對血液中抗血栓因素的混合作用而導致的。
醫生通常給心臟病的高危人群開一些阿司匹林,這是因為阿司匹林會抑制引發心臟病的血栓的形成。而對于煙民來說,阿司匹林在抑制血栓形成方面的效果則是不明顯的。
另外,吸煙還通過其對血脂的多重作用而導致動脈阻塞。接觸吸煙產生的尼古丁會引起血流中游離脂肪酸水平的增加。特別是,對尼古丁的接觸還會導致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增加,超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血脂,它可以對其他類型的血脂產生副作用。超低密度脂蛋白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有害膽固醇的水平,并且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和有益膽固醇的水平。
吸煙還會干擾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正常代謝。特別是吸煙會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產生兩種負面作用。吸煙不僅降低有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且會改變現有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成分,使得降低其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吸煙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負面也效果增加了煙民每日吸煙的數量。
對女性煙民來說,吸煙還和更年期提前相關。更年期的出現會增加心臟病的患病幾率,因為絕經后的女性身體分泌雌激素的數量會降低,而雌激素是一種已知的可以防止心臟病的荷爾蒙激素。即使是沒有到達更年期的女性煙民,其雌激素的水平也比正常水平要低,這也會增加心臟病的幾率。對于絕經期后仍然吸煙的女性煙民來說,他們在接受雌激素補充療法后血液中雌激素的水平也難以達到非女性煙民的水平。吸煙使得肝臟中產生分解雌激素的酶的速度大大超過非女性煙民。
雖然隨著醫學的進步,一些非常有效的治療血栓的療法也隨之出現;但是長期來看,這些療法對于煙民來說效果不明顯。比如說,在接受血管形成術之后仍然繼續吸煙的煙民更容易出現疾病的復發,因而同非煙民相比,他們需要反復進行血管形成術。
心絞痛與心臟病
如果心臟中的動脈發生痙攣,那么心臟的血液供應量就會下降。出現這種情況的第一反應就是胸痛或者心絞痛,也就是局部貧血。如果心臟肌肉在很長時間內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那么心臟的部分肌肉實際上就會枯竭。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心臟病。和非煙民相比,煙民罹患心絞痛和心臟病的幾率更大。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煙民第一次出現心臟病的年紀要早于非煙民。
煙民出現心絞痛的幾率是非煙民的20多倍。除了典型的因運動引發的心絞痛之外,吸煙還是引發痙攣型心絞痛(由于冠狀動脈痙攣而出現的胸痛)的主要原因。顯然,冠狀動脈痙攣很可能在抽完第一根煙后就出現。
與非煙民相比,煙民遭受更多的心絞痛,并且忍受較低活動水平的心絞痛。另外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對煙民來說也不太有效。一項研究表明,與有心臟疾病的非煙民相比而言,有心臟疾病的煙民每天出現局部貧血的比例增加百分之三十三,同時煙民身上出現的缺血癥狀也會持續更久。
如上所述,持續不斷地吸煙會使得斑塊受到損害,而血管收縮釋放出的凝塊會阻塞在心臟內并阻止血液流向心肌的其他部分。這些血流被另外兩種機制所中和,即因吸煙而出現的心率增加以及血壓上升。
由于心臟在非最優化的狀態下要更加努力地向周身輸送氧氣,因而心臟自身也需要越來越多的氧氣得以維持。同時,在吸煙的時候,向心臟輸送血液的血管則不能調節流向心肌的血流。這意味著盡管心臟“請求”獲得更多氧氣,但是它并不能如愿以償,這是因為存在著不利因素。即使是只抽一支煙也會導致流向心臟整體的血流明顯降低。
煙氣中的一氧化碳(占煙氣總量的百分之二點七到百分之六)還會降低血液的輸氧能力。煙氣產生的一氧化碳大約是全部一氧化碳總量的萬分之四,這是工業領域產生一氧化碳最大允許量的八倍還多。
所有上述結果疊加起來明顯地損害了心肌的健康。
除了會遭受更多的心臟病,煙民更有可能出現反復的心臟病發作。根據一項預測,吸煙導致煙民每年心臟病復發的幾率超過非煙民百分之六點三到百分之十二點五。
有些煙民誤以為焦油和尼古丁含量低的卷煙會降低其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焦油和尼古丁含量低)的卷煙廣告,其目標群體就是那些擔心自己的壞習慣會影響自身健康的人。但是當前的研究已經證明這些所謂的“有害物質較少”的卷煙并沒有降低罹患致命心臟病的風險。
心律不齊和猝死
吸煙會導致兒茶酚胺類物質的釋放增加,人體自身的化學物質,比如腎上激素,最終會和心臟的正常節奏發生沖突。這種沖突會導致心律不齊,或者說心率失調。特別是,在兩種潛在的心律不齊方面,煙民比非煙民出現的幾率要高:一是致命的心律不齊,也就是心室顫動,二是室性期外搏動。心律不齊單獨出現的時候就存在著潛在的危害,但是它也會導致患者死于心臟病的幾率增加。
主動脈瘤
主動脈是從心臟向全身輸送氧合血的大動脈。任何人的主動脈都會出現動脈硬化,但是煙民的主動脈出現動脈硬化的幾率尤其地高。主動脈內的動脈硬化會使得主動脈變得脆弱并且會形成主動脈瘤,或者會出現血管壁外翻。如此脆弱的血管壁可能會斷裂。煙民罹患主動脈瘤的風險是非煙民的八倍,而且死于主動脈瘤破裂的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