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煙吳忠卷煙廠制絲車間技術骨干對青年員工進行技術指導。 吳忠卷煙廠供圖
名片
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吳忠卷煙廠制絲車間目前共有員工83人,平均年齡38歲,是一支老中青結合、頗具創新能力的隊伍。多年來,制絲車間以提質、降耗、創新為工作目標,不斷挖掘生產管理內在潛力,取得了多項科技創新成果。2016年,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工人先鋒號”稱號;2018年,完成精益改善項目42項,提出合理化建議78條,并獲得“全國TnPM卓越推進者獎”榮譽稱號;今年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今年是湖南中煙的‘全面質量管理提升年’,每一名員工都要切實提高質量意識,持續深入開展質量風險點普查,大力推進工藝研究和立項攻關。”
“作為企業的一員,我們都是數字工作者,要用數據為工作質量和效率畫像。”
……
6月4日,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吳忠卷煙廠制絲車間針對當下的工作重點,組織了一次集中學習。
“這次學習主要就是讓車間員工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增強對數字化的理解。”車間主任劉慶宇告訴記者,通過開展全員集中學習這種方式,為員工賦能,不斷將企業規劃要求落到實處。
圍繞企業發展戰略,近年來,吳忠卷煙廠制絲車間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探索變革、創新之道,精益求精地開展質量保障、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工作,力求做到“絲絲精湛”,有力支撐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以質量為根本
“黃斑煙比例由去年的0.58‰下降到0.17‰,烘絲機出口水分偏差由去年的0.14‰下降到0.10‰,故障停機率從去年的0.12%下降到0.09%,過程質量CPK達標率92.71%……”近年來,吳忠卷煙廠制絲車間質量控制水平,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提升。
質量是品牌發展的根本。作為卷煙生產的核心環節,制絲直接決定著產品的內在質量。
“對照公司每年下達的質量指標,我們往往會設定一個更高的質量標準。”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在劉慶宇看來,產品質量不能僅僅是停留在合格率這個層面上,而是從產品升級的角度出發,從強化過程數字化管控入手,追求產品優質率。
對此,制絲車間自我加壓。他們新增加了12個工序的CPK指標,積極開展設備運行參數匹配性等研究,試行過程質量評價體系,不斷細化完善制絲質量評價體系,以上游服務下游的理念,確保為下道工序提供更加優質的煙絲。
去年以來,制絲車間操作工馬瑞祥在質量風險防控中又多了一項簡單而實用的工具。
“物料來料水分不合格,水分儀測量或顯示錯誤,電子秤計量錯誤,堵料或斷流……”在機臺前,馬瑞祥拿出一份《質量風險點控制清單》向記者展示。清單中明確標識了他這個工序所有的質量風險點以及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工作中,他只要對照清單一一檢查即可。
不只是馬瑞祥,如今,制絲車間每一個崗位都有這么一份清單。按照工廠要求,制絲車間以清單化管理推進各項工作,經過系統梳理,共完成三級十類124項清單。其中,在質量風險防控中,共梳理出751個質量風險點,全部納入崗位責任體系,通過日檢查、周統計、月分析,讓車間質量風險防控有了更加堅實的依托。
用創新求突破
“切絲機點檢作業標準、切絲機設備保養基準書、切絲機崗位危險源、切絲機崗位質量隱患點預防管理清單……”掃一掃切絲機上的二維碼,與設備相關的要點一目了然。
去年以來,面向數字化轉型,制絲車間從設備數字化管理入手,先后制作了17個主機設備的二維碼,將保養、點檢、維保等內容格式化送到崗位員工手中,員工用手機一掃可以深入學習設備的性能及操作要領。
在制絲車間的發展中,創新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詞。2016年,車間成立了以勞模李潤喜、王成斌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2017年,工作室被評為吳忠市市級勞模工作室,并在中國設備管理大會上獲得“TnPM卓越班組獎”及“設備管理創新成果三等獎”等榮譽;2018年,又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區級勞模工作室。
“我們還自主研發了設備關鍵零部件標準數據庫及設備教學三維、二維圖庫以及三維模型爆炸動畫,這在以前是很難實現的。”制絲車間設備技術員李潤喜深有感觸地說,近幾年的創新成績可謂一年一個大臺階,僅在去年的中國設備管理大會上,他們就獲得了4項TnPM大獎。
創新的成績得益于車間的積極鼓勵以及思想的自由碰撞。“2017年,有員工反映,梗絲加香電子皮帶秤頻繁跑偏,造成計量精度超標,影響了正常生產。”李潤喜回憶說,車間高度重視,工作室馬上成立攻關小組,展開課題攻關。
然而,就在推進過程中,李潤喜、王成斌兩位“技術大拿”卻在思路上發生了分歧。經過工作室成員充分討論,他們決定先分成兩個小組,雙線并進,并隨時通報各自的進展。有趣的是,推進到最后,兩人發現必須將兩種思路有機結合,取長補短,才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兩個小組又匯合成了一個小組,并最終形成了《一種雙作用智能皮帶糾偏系統》的創新成果,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為人才建平臺
2018年7月,制絲車間切絲機操作工鹿振華第一次代表工廠參加了湖南中煙舉辦的首屆煙機設備操作技能競賽。比賽中,他獲得了SQ218切絲機型項目的三等獎,這大大振奮了車間的年輕人。
“為了備戰,車間的老師傅們專門組成教練組,幫助我們把操作流程細化成了以33步動作為單位的標準化實操指導清單,反復訓練。”作為一名“90后”,鹿振華在到吳忠卷煙廠三年時間里,已深切感受到了全廠上下對于青年員工的器重與培養。
在制絲車間,人們總能感受到一股新鮮活潑的青春氣息。83名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38歲,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了一半左右。
為了讓這些年輕人快速成長,制絲車間采取了多種措施,搭建了多個平臺。
——優化課題組長制,每個組均由“領航尖兵”(黨員)、“突擊精英”(青年員工)及“戰斗精英”(中年員工)組成,成員之間互相取長補短。
——創新培訓模式,通過“每周一講”等活動,讓青年員工主動發現問題、學習研究,彌補知識短板。此外,通過構建設備的三維模型,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對青年員工進行培訓。
——開展技能競賽,以賽促學,根據競賽表現,針對每個人的短板和不足,進行一對一、點對點的現場培訓,并且以積分制調動青年員工參加業務培訓和技能競賽的積極性。
“現在車間開展的精益課題,基本上都是由年輕人擔任組長。”劉慶宇說,通過建平臺、壓擔子,如今,年輕人已經成了車間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