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福建中煙龍巖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東肖倉庫內,原料養護管理員劉景川正在仔細檢查庫存片煙養護情況。他告訴記者,從各項數據指標及相關部門反饋情況來看,今年的原料倉儲養護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記者從龍巖煙草工業公司煙葉養護項目組得到的一組數字印證了這樣的進步:截至今年6月底,其采用氣調法養護的片煙損耗率已控制在0.004%以下;原料蟲情倉間每周每板最多為1只,每棟倉庫熏蒸費用節約18.5萬元。
在這樣的環境下,片煙就像有了一個安全舒適的“家”,不必再為蟲災、損耗等各種“傷病”而擔心。之所以如此,得益于福建中煙在養護方法、管理模式、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實踐,系統構建了原料“生態+智能”倉儲體系。
對福建中煙來說,選擇“生態+智能”這條道路,一方面是基于現實的考量——煙葉庫存居高不下,而依靠傳統倉儲養護方法,自然醇化無法滿足卷煙生產需求,熏蒸殺蟲的傳統貯存模式日益受到環保制約;另一方面是品牌發展的需要——相比于單純的“存”,如何在倉儲過程中把煙葉“養”好,打牢卷煙品牌發展的原料基礎,更需要下一番功夫。
為了實現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品質提升綜合效益,福建中煙首先在養護技術上找到突破口,探索運用了“四段式氣調法”。
在東肖倉庫,記者了解了這一新技術的運作流程。“它將片煙醇化周期分為自然醇化、氣調殺蟲防霉、氣調醇化和氣調保質四個階段,每一階段采用不同技術參數,前期側重防蟲防霉,中期側重提高醇化質量,后期重在延續和保持煙葉的最佳醇化質量。”龍巖煙草工業公司物流部副主任張增基介紹說,這種“生態調節”的模式減少了廢氣、廢渣排放,將煙葉適宜使用期延長15個月以上,促進了原料保質提質。同時,福建中煙還持續在轉段時機、開垛后處理、垛內溫濕度監測等方面優化完善,以期建立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技術和管理標準。
目前,福建中煙四段式氣調片煙約有200萬擔,占片煙總存儲量的77%。以四段式氣調法為支撐,福建中煙在倉儲生態化、智能化上實施了一系列舉措。
通過實施硬件改造、精益改善等舉措,福建中煙建立6S管理作業程序和技術要求,構建倉庫日常環境生態防治體系,打造“無毒害、無蟲害、無霉變”的“清潔倉間”。此外,他們對片煙實行上下游環境生態綜合治理、延伸管理,達到原料“全鏈管控”目的。
原料供應鏈涉及煙葉生產、工商交接、原料加工、倉儲養護和配方投料等各個環節,要實現智能化管理,離不開數據的有力支撐。為此,福建中煙構建“用數據說話”的數字化原料質量評價與追溯體系,并建設原料批次管理系統與原料質量數據庫對接,有效提高了原料全過程數據共享互通與業務高效協同能力。
福建中煙物流中心主任龔安達表示,他們將以“生態+智能”倉儲模式為核心,持續推動原料倉儲由數量保管向質量養護、綠色物流轉變,提升原料倉儲價值,推進煙葉物流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