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廠在公司“千億級產業”戰略目標的指引下,遵循“三步走”戰略實施路徑,聚焦公司戰略在工廠落地,全面、深入開展對標工作,奮力推進西昌卷煙廠打造“民族地區標桿工廠”。
領導參與,形成合力。遵從“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協同推進、全員參與”的工作思路,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配套資源,構建了三個層次的對標管理推進組織機構。由廠長親自擔任組長、副廠長為成員的打造“民族地區標桿工廠”領導的小組對標管理領導機構,負責對標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工作,負責對重大事項的決策,提供相關資源,負責相關工作和結果的審核評價;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對標推進的組織機構,負責對標管理的日常檢查、評價、考核,向領導小組報告相關情況;以部門職工為主體的專業改善小組為核心的對標改善執行單元,負責指標的改善提升。通過工廠各層級員工的廣泛參與,形成對標推進合力。
系統策劃,形成助力。堅持“系統全面、突出重點、分責實施、分步前進”的指導思想系統規劃。按照國家局分類對標工作要求,將工廠對標與“民族地區標桿工廠”建設置于工廠的工作大局,結合工廠實際,參考國家局對標指標,定義“民族地區標桿工廠”及主要評價指標,選定對標追趕的標桿工廠。
結合工廠目標管理,將對標指標與“民族地區標桿工廠”評價指標融入工廠目標管理體系,依據部門職責與指標的關聯程度進行分解,由職能與之關聯緊密的部門承擔,建立起自上而下、全面覆蓋、層級支撐的目標指標體系,確保目標設定科學合理、客觀可行,既突出導向性,又能促進改善提升;既結合工廠實際,又能適應公司和行業的發展要求;既聚焦工作重點,又針對薄弱環節。同時,依照SMART原則的要求,提出相關指標未來三年的提升目標,按照“當前水平較低的難點、瓶頸或短板指標作為改善提升重點,當前水平較高的指標主要關注其波動性,保持現有水平不退步的策略實施管理,堅持目標引領,充分發揮目標的導向作用,為指標的提升和“民族地區標桿工廠”建設的實現提供助力。
正負激勵,提供動力。完善目標績效考核,將目標績效管理和工資獎金分配緊密結合,建立起績效導向的激勵機制,強化目標考核與結果運用,強調賞罰嚴明,獎優罰劣,將目標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于工資獎金分配和中層干部的考評,有效發揮目標績效管理與工資獎金分配的激勵和約束功能,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加大目標責任考核力度,將部門考核與個人考核相結合,約束部門與個人的行為,通過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為指標的提升和打造“民族地區標桿工廠”提供動力。
方法應用,挖掘潛力。對標工作和“民族地區標桿工廠”的核心任務是關鍵環節或重點領域的指標提升,按照“目標指引方向、流程識別價值、對標發掘短板、項目帶動改善、標準固化成果”的邏輯,聚焦短板和難點指標,有效利用工廠創新管理工作平臺,注重QC、六西格瑪和精益管理等工具、方法的運用,樹立和標桿比,向外不斷縮小差距;與己比,向內追求卓越的思想。堅持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取得進步的理念,充分發揮部門與職工的積極性,以改進工藝技術、提升設備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降低運行成本等環節為關注重點,成立項目組,對生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短板問題積極開展課題攻關,遵循漸進的階梯式持續改善的路徑,不斷挖掘裝備、人員及管理潛力,著力破解技術難題、補齊管理短板,促進關鍵指標的進位提升。
總結經驗,提升內力。對標管理和“民族地區標桿工廠”建設工作,不僅關注指標的提升,更加注重蘊藏在指標背后的理念、方法、組織、流程特性的研究,不斷完善成果固化和推廣應用機制,優化成果轉化,加強成果的推廣應用,客觀科學地評估改善成果,及時分析總結提煉,大力引導促進成果轉化為專利技術,加強專利的申報,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把好做法、經驗上升為工廠管理制度,努力將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規范及作業指導書等標準文件,使成果在生產管理中得以充分應用,最終提升工廠工藝質量技術水平和生產運營管理水平。
實事求是,注重效力。對標管理和“民族地區標桿工廠”建設工作,始終在注重實效上下功夫,秉承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堅持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恪守不練虛功只出實招的指導思想,著力于解決生產經營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經過半年的努力,成效初顯,截止6月底,參考國家局2018年度對標數據,“卷接設備運行效率”、“氣流烘絲機出口水分偏差”、“單箱耗煙葉量”、“單箱耗嘴棒量”、“單箱耗商標紙(小盒)量”5項指標排名較上一年分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有8項指標(值)較上年度得以改善,改善率達57.14%;“卷接設備運行效率”、“單箱煙葉消耗量”、“單箱耗嘴棒量”、“單箱耗盤紙量”和“單箱化學需氧量排放量”5項指標達到或優于標桿工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