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口幫扶宋家莊村過程中,河北中煙保定卷煙廠扶貧工作隊注重激發內生動力,構建可持續脫貧機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他們看來——
“即使工作隊離開了,宋家莊也肯定越來越好”
“楊書記,養牛的分紅共5.1萬元已經到村集體賬上了。”5月29日,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南屯鎮宋家莊村村委會辦公室,馬洪斌與村黨支部書記楊寧寧溝通著近期的工作,“另外,新建的養雞場已經收拾利索了,要讓合作企業盡快把雞苗送來,早一天送來,村民就能早一天受益。還有養豬場,也得催促對方公司盡快恢復養殖,被疫情耽擱的時間太長了。”
馬洪斌一邊說著,一邊不停地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聲音有些急促和焦急。
馬洪斌是河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保定卷煙廠駐宋家莊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他和其他兩名同事組成扶貧工作隊,成了這個村的“常住村民”,為全村脫貧致富殫精竭慮。
宋家莊窮,可謂遠近聞名,全村139戶395人,近一半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可宋家莊為什么這么窮呢?
“你看地里的莊稼,開春種上的玉米,現在還只有十幾公分高。”走出村委會,楊寧寧隨手一指路邊的農田,向記者介紹。
全村2500多畝土地,但可耕種的只有800畝,且多是崗坡次地,由于干旱缺水,一年只能種一茬玉米,收益很低。再加上周圍缺少成熟產業,村民缺乏就業門路,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多種原因,貧困一直如影隨形,成為啃不下的“硬骨頭”。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在工作隊看來,只要肯想辦法,就沒有過不去的溝坎、跨不過的障礙。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脫貧攻堅,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重點。
剛到村子,馬洪斌首先意識到的就是人心問題:“要脫貧、想致富,必須先凝聚人心,形成全村‘一盤棋’。”
怎么凝聚?工作隊首先從村兩委班子入手。“不準打架,不準吵架,有什么問題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2018年3月27日,工作隊第一次與村兩委班子開會,便定下來這么一條原則。這一原則一直堅守至今,被干部和村民戲稱為“3?27”原則。
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既要堅持原則,又要講究方式方法。在涉及貧困戶認定、政策執行等工作時,工作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在涉及群眾困難問題時,哪怕不是貧困戶,他們也千方百計爭取支持,主動為村民解難題、辦實事。在他們看來,事不在大,關鍵要做得妥當、做得得體,只要真做出個樣子來,做到了老百姓心窩里,就沒有贏不來的人心。
以真心換真心,工作隊的作風和人品贏得了村兩委班子和廣大村民的高度認可。人心凝聚了,還要為村民找到致富的門路才行。對于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他們積極推送就業崗位信息,鼓勵村民外出務工,并通過“農民夜校”等形式,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對于勞動能力較差或失去勞動能力的群眾,他們設置公益崗位,或落實政策兜底,確保不漏一人。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發展產業,這樣才有可持續性。”上任之后,馬洪斌多方協調,首先建設了一個1000頭規模的現代化肉豬養殖場。考慮到村民缺乏養殖經驗,工作隊又與當地一家企業聯系,實行村企合作模式:村里提供場地、勞力,企業提供豬崽并負責管理和收購,一頭豬宋家莊村收取200元。
以2019年為例,宋家莊村共養殖962頭肉豬,除去正常的成本和開支,全村貧困戶每戶分配紅利1100元,另外還為村集體帶來了近5萬元的收入。
此后,工作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建設了一個光伏電站,貧困戶每戶每年可獲得3000元收益;利用單位扶持資金,與養殖大戶合作,投資養牛項目,第一筆5.1萬元分紅已經打到了村集體賬戶;申請地方政策資金,新建現代化養雞場一座,目前已基本完工。
養雞場建在村子南頭的一個山坡下,長160米,寬20多米,養殖規模4.5萬只,45天一個養殖周期。據馬洪斌介紹,按照標準,建設養雞場,必須要有160米以上長度的平地,可在村里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地方。事關群眾收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工作隊集思廣益,硬是把山坡挖去了一角,終于爭取到了這個項目。
項目落實后,工作隊馬不停蹄,第一時間聯系合作公司。與養豬場的模式類似,由合作企業提供雞苗,負責管理和收購,每只雞付給村里2元的分成。在此模式下,產業剛剛起步的宋家莊幾乎不用承擔任何市場風險,就可以確保“旱澇保收”,不僅給全村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也為今后進一步開拓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光伏、養豬、養牛、養雞,今年,這4個項目保守估計也能為村里帶來40萬元以上的收益,而且以后只會越來越多。”馬洪斌認為,扶貧,重在激發貧困村自身的內生動力。如今,隨著全村人思想意識的轉變,隨著各個產業的全面展開,他相信,即使工作隊離開了,宋家莊也肯定越來越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