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人民網》報道 3月1日,中國多地迎來控煙立法實施兩周年。專家解讀,從立法到執法,中國的控煙目標在取得突破的同時,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消費國。擁有3.5億煙民的中國,目前尚未出臺一部全國性的控煙法規。中國如何切實履行世界衛生組織各成員國締結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是近年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兩年前,上海、杭州兩座城市在控煙立法領域率先尋求新的突破。
在近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2011年度“上海控煙白皮書”公布。這份長達24頁、有關上海市公共場所控煙工作和監測情況的最新報告顯示,2011年上海各類法定禁煙場所內吸煙發生率由2010年同期的18.6%下降至18.1%。
據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副主任李忠陽介紹,僅2011年,上海各級控煙監管部門共檢查各類公共場所492988家(次),立案處罰并罰款的有66家、個人5名,罰金共計157750元人民幣。
中國控煙協會副會長楊功煥教授對新華社記者說,兩年來,上海等地的控煙執法力度不斷增加,當地民眾對控煙的認知度有了較大的改觀,尤其是上海所嘗試的多部門聯合執法收效明顯。
據李忠陽介紹,在上海控煙條例明確的16類禁煙場所中,網吧、娛樂及餐飲場所,成為吸煙問題相對更嚴重的區域,其吸煙發生率等三組數據均遠高于機場、賓館、體育運動場所等。
不過,人們也發現,這份“白皮書”顯示,即使是在“吸煙問題重災區”的網吧,執法的成效也取得了微妙的進步,“無煙蒂率”已從2011年初的25.2%,上升至30.7%;吸煙發生率則從56.4%下降至54%。
“對于執法難度最大的文化娛樂場所,控煙事業每一點的微小進步,都可能大大降低室內PM2.5的濃度。”楊功煥認為,執法人員和志愿者付出的心血應予以肯定。
對于杭州等地在控煙立法兩周年之際在部分賓館、飯店引入PM2.5監測儀器協助開展控煙工作,這位專家分析,早在2009年,北京的醫學專家在對30平方米房間內點燃一支香煙的PM2.5值追蹤研究發現,此類二手煙影響與室外陰霾天氣對人體的負面影響很相近。因此,時下人們對PM2.5值的關注,將有助于今后的控煙普法。
“如何使控煙執法更具有可持續性,正在成為中國一些城市面臨的新問題。”中國控煙法律專家組專家、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楊寅指出,除了政府部門的責任,煙草企業應當對“控煙不力”負更大的社會責任。
“在探討執法難度等問題時,也會發現在早期一些地方立法的條款細節中存在‘妥協’現象,比如容忍室內吸煙室等,可能客觀增加了執法難度,這都是中國控煙立法在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新困惑。”楊寅認為,一些難點可以通過修訂條例來實現。
據了解,2012年,上海相關職能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在部分文化娛樂場所試點“警民聯動”控煙執法機制。此外,上海全市的實名制控煙志愿者也將從2011年的1170名,增加至2012年的2000余名。繼北京、杭州之后,一些城市也正陸續啟動研究PM2.5監測儀器用于室內控煙執法的可行性。
與此同時,中國北方城市哈爾濱即將于今年5月31日生效的《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這部條例比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步伐邁得更快,其明確了在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上全面禁煙。
“控煙立法不是攀比,執法更不能走秀。”楊寅認為,中國各地的控煙實踐將有賴全社會的監督。
楊功煥表示:“控煙是一項龐大的長期工程,立法本身就是一件具有突破意義的好事,執法需要依靠政府部門的行動,更需要廣大民眾的共同參與。世界大部分國家的控煙經驗,都離不開民眾支持這一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