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吸煙有害健康”是香煙生產廠家對煙民的忠告而盡人皆知,也是人類長期以來達成的共識。但煙民隊伍卻不斷壯大,吸煙人數越來越多,而且其群體逐漸向年輕化、低齡化、女性化和高檔化發展,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盡管人們都知曉吸煙會引致導致腦部血管痙攣、心肌梗死等多種疾病危害,呼吸系統也會較容易受到感染,更會受其影響增加咳嗽、氣喘、痰多、損壞肺部功能和減緩肺部發育會引致肺癌。衛生部關于《2007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吸煙人數為3.5億,居世界各國之首。根據研究推算,我國遭受被動吸煙危害的人數高達5.4億,其中15歲以下兒童有1.8億。每年死于被動吸煙的人數超過10萬,平均每分鐘有10個人因為吸煙而死去,而平均每分鐘又有15個人染上吸煙的惡習。另一項調查表明:因吸煙而導致的心臟病死亡率占全部的25%。50歲以上吸煙人士的患病率提高2倍。50歲以下吸煙人士的患病率提高9至14倍;90%的總死亡率是由吸煙所導致。一個人每天吸食十支煙,其患病率是非吸煙人士的十倍,中風機率較非吸煙人士高出兩倍。在公共場所雖有“禁止吸煙”標志,但人們視而不見,仍“吞云吐霧”,盡情品嘗、享受煙草之香帶來的獨有的刺激和消遣,以消除緊張情緒。針對此種現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吸煙者不外乎有以下幾種心態:
一是交往溝通心理
目前,吸煙群體絕大多數是男同志,其見面時相互敬煙已逐漸成為一種習慣。無論是熟人路遇、朋友聚會、同學互訪、同事交往、生人探識、席間宴會,首先遞上一棵香煙以此作為見面禮,來溝通感情加深印象。相互敬煙也是交往溝通的一種方式,能在敬煙的瞬間給對方增加一定的好感,以便能進一步友好交流,增進友誼。俗話說:“相識不相識,點根香煙就熟識”。因此,一顆小小的香煙,已成為社交場合的黏合劑。同時,求人辦事,高檔香煙也是一塊敲門“金磚”,送禮之佳品,從而為求受者之間搭建了溝通橋梁,因而香煙也被稱為“軟黃金”,備受人們所推崇。
二是消遣休閑心理
隨著社會節奏和發展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精神總是處于高度緊張、疲勞狀態。工作間隙或閑暇時,放下心情,吸上一只香煙悠然自得,吞云吐霧間,盡情享受工作后的快樂,將一切煩惱和不快都拋之九霄云外、如釋負重、緩解疲勞、釋放壓力、自我陶醉。使緊張的精神狀態得到解壓,猶如開閘泄洪般暢快淋漓,這就是香煙給吸煙者帶來的快感和享樂。
三是消愁解悶心理
當今,在社會高度發展,人們盡情享受極大豐富的精神和物質文明所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也承受著工作、生活、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生活的不稱心、事業的不遂心、工作的不順心都會造成心理失衡。這時,如果吸上幾口香煙,讓香煙的味道舒緩、麻醉一下神經,暫時失去對不平衡的知覺和感覺,以獲得暫時的快樂和滿足,香煙也就會讓你釋放情緒,達到消愁解悶的心理需求。使之在厭惡的彌漫下,在煙霧繚繞中猶如置身于“仙境”,獨享時光,自我解愁。
四是虛榮攀比心理
吸煙者所吸香煙的品牌、價位常常代表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財富象征。尤其在一些社交場合,香煙是一種無聲的代表和名片,通過品牌就會體現、顯現出一個人的身份,也會通過香煙來給自己帶來除衣著、氣質以外的榮耀。有些人甚至同時揣著不同檔次的香煙,遇到不同的場合、不同身份的人會吸不同檔次的香煙,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和攀比心理。
五是盲目從眾心理
雖然絕大多數煙民認識到吸煙對身體的危害,但抱著僥幸心理,認為我就是受害者百分之幾十之外的,不會像中彩票那樣“幸運”地成為“中獎者”之一。而且吸煙帶來的各種疾病和危害也都是需要時間,不是立竿見影的,所以造成吸煙者眾,形成龐大的煙民群體。還有些人雖然煙癮不大,但遇有一些場合,隨意“碰”顆煙,至于招待煙、“上貢煙”等等不花錢的煙,也使一些非吸煙者產生不抽白不抽的心理,而養成吸煙習慣,甚至成為“鐵桿”煙民。還有些人認為吸煙是成熟的標志,這就是吸煙者盲目從眾的真實心理狀態。
但是,為了健康,應大力提倡人人戒煙。而戒煙的關鍵第一是認識,第二是決心,第三是恒心,第四是毅力。而戒煙的關鍵還是在于自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