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網絡編輯整理
公共場所仍有“煙霧繚繞”
去年5月1日起,衛生部修訂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實施,對7大類28小類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如今一年將至,“禁煙令”實際操作情況如何?記者連日走訪了合肥市人流密集的醫院、銀行、網吧、飯店等場所,發現醫院、銀行控煙情況較好,而多數餐館、網吧幾乎成了“重災區”,且吸煙大軍愈來愈低齡化。
“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這句在煙民中調侃的話成了大家用餐后吸煙的借口。4月6日晚19:00,含山路旁的一家小餐館里,一對小夫妻正在用餐。有身孕的妻子實在忍受不住鄰桌幾名男子的“吞云吐霧”,丈夫只好出面請求:“不好意思,我老婆有孕在身,可能麻煩幾位暫時不要抽煙?”
4月7日晚18:30,合肥萬達廣場的一家火鍋店正是上客時間,三位客人一邊抽著煙一邊走進店里。服務員上前引導就座,卻并沒有制止他們的抽煙行為。合肥市淮河路上的一家西餐廳,特意設立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但只是相隔一定空間,并沒有空氣凈化設施,煙味不停從“吸煙區”飄過來……服務員還告訴記者,雖然知道有“禁煙令”,但有些顧客吸煙就是不愿多走幾步到“吸煙區”,“我們只有勸說,也沒有辦法。”該餐廳經理表示:如果較真起來,往往會引起爭執,還會斷了“回頭客”。
在眾多理發店,也有很多人深受“二手煙”的困擾。一位周女士告訴記者:“我在燙頭發,那邊有人在抽煙,二手煙危害大著呢,嗆得很,我也不好意思說。”記者發現,坐在休息區的煙民中,有年輕女性以及老人和孩子。
很多網吧,“煙霧繚繞”幾乎成了統一的“風景”。在安徽職教城附近的一家網吧,雖設有禁煙標志,但網吧里彌漫著一股煙味。記者看到,很多年輕人一邊抽煙一邊玩游戲。“我知道有‘禁煙令’,但一來網吧看這氛圍就點上了,習慣成自然啊!”一位姓陳的小伙子告訴記者。
相比以上地點,醫院和銀行的控煙情況相對較好。記者走訪了合肥幾家醫院,無論是在病房還是候診大廳,幾乎難見“煙槍”。而在長江路上的一家銀行大廳,一位客人剛摸出煙點上,就被大堂保安勸阻:“不好意思,我們這里禁止吸煙。”
禁煙難在何處
“禁煙令”實施近一年,為何成效不明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吸煙者人數眾多、處罰細則不明、煙民自控能力差、公眾對二手煙危害認識不足等等都成為公共場所禁煙的挑戰。
統計顯示,我國15歲至69歲人群吸煙率雖然微降,但總體吸煙率仍居世界前列。2011年,我國生產卷煙24245億支,比2000年增長了45.3%,煙民超過3億,生產和消費均居世界之首。面對如此龐大的煙民群體,一部“禁煙令”確實有限。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公共場所必須設置醒目的禁煙警語和標志,一旦出現違規吸煙情況,經營者將受罰。安徽省政協委員金學政對此表示,對煙民來說,這項法規在制度內容上缺乏追責和懲戒條文,也沒有明確禁煙行政執法部門。“有法無罰”的禁煙令相當于倡議書,不具有強制力。
“對于煙不離手的老煙民來說,禁煙不可能一步到位。再說禁煙令不像禁酒駕那樣有明確的處罰措施,實施起來很難。除了法律手段外,禁煙或許最終還得寄希望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家住合肥市望湖城小區的一位老煙民姚先生對記者說,他一般不在公共場合抽煙,但有時候在飯店吃飯,只要有一個人抽了,其他煙民也基本上忍不住的。所以是否遵循“禁煙令”,對煙民的自控能力和自身素質都是很大的考驗。
3月31日,“慢性非傳染疾病防治策略研討會”上公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腫瘤、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約占我國所有死亡的83%。而吸煙已被無數國內外研究證實是導致這些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另外,《2011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每年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超過120萬,平均每天超過3000人。我國共計有7.4億非吸煙者遭受二手煙危害。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多數人雖知道二手煙危害大,卻常常礙于情面不好當面制止。“要是熟人,說了大家都覺得不好意思;陌生人呢,說了說不定又會引來口舌之爭,所以還是忍忍算了。”經常在辦公室、美發店等地飽受二手煙困擾的周女士說。
讓被動吸煙者有權說“不”
2006年,我國政府參與簽署的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正式履行。履約6年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為控煙做了大量工作,但離“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100%禁煙”目標,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目前,禁煙令“有法無罰”、執法主體不明確等現狀還在困擾著執法,無法做到讓所有公共場所吸煙行為都得到嚴厲制裁。在“法不責眾”的觀念下,面對3億煙民“如何處罰違法吸煙者”遭遇到現實的執行難。安徽省政協委員金學政表示:“似乎只有在每年的世界無煙日當天,對控煙的宣傳才多了些。提高公眾對吸煙和二手煙危害的認識,還需要在全社會廣泛宣傳,以此來支持室內禁止吸煙法規執行,逐步建立起以在公共場所吸煙為恥的良好氛圍。”
另一方面,作為公共場所吸煙行為的受害者,商家和非煙民們也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維權意識。將于5月31日正式實施的《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為其他城市樹立了樣板——法規有助于喚醒不吸煙者的維權意識,保護人們免遭二手煙危害,讓被動吸煙者有權說“不”。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大學教授孫兆奇認為:雖然廣州、哈爾濱等地已出臺控煙條例,但要打造真正健康的無煙環境,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必須要有一部全國性的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禁止吸煙的法律,并將全面控煙目標作為各級政府履行和實現人民健康的約束性指標之一。
在“十二五”規劃中,“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作為新內容首次被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中。有關專家表示,“這表明國家對來自民間的建議做出了積極回應,將推進立法進程。”
有禁無罰 難免淪為空文
“目前來說,‘禁煙令’在醫療衛生領域成效還是很明顯的。”合肥市衛生局愛衛辦一位黃姓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據他介紹,衛生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為“禁煙令”的落實保駕護航,譬如建立領導機制、設立獎懲辦法。
但對于其他公共場所的禁煙現狀,他坦言并不如意。有禁無罰、缺乏督導等多種原因,致使“禁煙令”在這些場所的執行大打折扣,有令難行。“這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直到全社會達成共識,自覺履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