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上海熱線報道
閭丘露薇,1997年加入鳳凰衛視,當過記者、主持人,現任采訪總監。
筆者一直很好奇,為何內地的香煙包裝盒上,關于“吸煙危害健康”的標志并不明顯,更不要說放上那些醒目的圖標了。注意到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去泰國,幫朋友去便利店買煙,看到那些提醒大家吸煙帶來的危害的圖片,可以用恐怖來形容,于是筆者開始留意香煙的外殼包裝。
筆者請教了內地的控煙專業人士,對方告之,這是因為遭到了煙草商的抵制。當然,煙草商不敢公然這樣表達,但是管理煙草商的政府部門,在回復要求強制印制標識的控煙團體時是這樣說的:“不符合中國的文化。”
對于常常把香煙作為送禮佳品的中國人來說,如果包裝像國外那樣,印上各種因為吸煙而受到損害的內臟器官的圖案,至少不符合禮儀,讓人覺得很不吉利。當然,這也恰恰證明香煙外包裝的警示對于控煙的關鍵作用。
如果當局所指的“中國文化”,是無法接受過于直接和恐怖的字眼以及圖案,其實也無法自圓其說,因為看看周邊,從香港到臺灣,都是華人社會,針對香煙的外包裝,政府都制定了嚴格的法例。也因為這樣,在內地之外的地方購買中國內地產的香煙,會發現它們的包裝和在內地出售的不一樣,當內地生產的這些香煙,根據各地的法例要求重新印制之后,你會發現,原本精美喜氣溫馨的煙盒,變得不再那樣吸引人。
專家們一講起這點就特別憤怒,因為世界各地的控煙行動顯示,在包裝盒上加強警示,是最直接有效降低人們吸煙欲望的方法。尤其是對于那些低收入、沒有渠道來接觸到吸煙危害健康數據的人來說,煙盒上的警示,是他們唯一能夠接觸到這個信息的方法。雖然是否吸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但是這種選擇,是在得到充分資訊之后。不然,對于那些得不到充分資訊的煙民來說,很不公平。
公眾被商業營銷改變自己的消費模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例子很多。香煙自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某個美國香煙品牌的牛仔廣告,當它在電視里面不斷播放的時候,不斷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吸煙的男性,更加有魅力。
在中國內地,雖然煙草商不能夠在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直接做廣告,但是這并沒有妨礙他們推廣自己的產品,并且慢慢改變一些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精美的包裝、昂貴的價格,占據了禮品市場很大的份額,甚至還有一系列的公益贊助活動。專家們經常拿出來講的一個例子,就是有一所小學叫作“煙草希望小學”,其實只要上網搜索一下,煙草公司這樣的慈善活動很多,到處可以看到XX煙草志愿者和小學生們的合影,讓小朋友不但看不到煙草的危害,反而會在心目中因為這樣的“善舉”而對煙草產生正面的印象。
不管是強制包裝標準還是限制煙草商的推廣活動,只有政府透過制定詳細的法例才能夠做到,民間最多就是向政府施壓,要求加強管理而已。當然談到控煙,不能單純地依靠法例。香港實施室內全面禁煙后的景象:煙民們只能夠到后樓梯或者馬路邊的垃圾桶旁過過癮。當然,因為這樣,一些煙民會痛下決心戒煙。身邊的一名同事,非常資深的煙民,每次和朋友吃飯,煙癮發作,必須站到餐廳門外的垃圾桶邊上,還要承受來來往往的路人厭惡的神情,感情上覺得大受傷害,終于成功戒煙。
只是社會如果還沒有達到一定共識,要這樣通過法例來控煙,成效可能有限。筆者就試過在北京的餐廳,一大堆人一起吃飯,席間幾個煙民談興一高,很自然地拿出了香煙,服務員過來勸了一次,他們敷衍說:“就這一根,很快。”于是,服務員很無奈地走了,畢竟不愿意得罪客人。筆者想出聲,畢竟和對方第一次見面,礙于面子,最后沉默,不過心里面嘀咕:這幾個煙民,平時都是相當正直的公知,為何不能遵守規矩呢?
朋友的老公是煙民,由于在家中吸煙,雙方吵了不少次。當然,在雙方妥協之下,還是有進展,男主人在家中可吸煙的范圍在慢慢縮窄。說到這點,男主人很是委屈:“當初我們的共識,我可以吸煙,現在,她認定吸煙有害,但是我的認識還沒有達到這樣。要給我時間,慢慢來。”
拿香港來說,從制定控煙條例到全面禁煙,花了三十年。因此內地,自然也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用一些專家的話來說,現在的問題在于停滯不前,如果政府不作為,那么甚至可能倒退。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