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和訊網報道 5月31日是第25個世界無煙日,世界衛生組織選擇“煙草行業干擾”作為活動主題,此次活動側重于揭露和打擊煙草行業不斷加劇的破壞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行為,因為煙草企業對控煙的干擾將進一步危害公眾健康。(5月30日央視報道)
盡管吸煙有害健康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我國的控煙行動卻舉步維艱。去年7月,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我國煙草使用與煙草控制聯合評估報告》顯示,加入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6年多來,我國在9項考核標準中,控煙平均得分是37.3分,離及格線很遠。這是一個令人臉紅的成績單。在這張成績單背后,是煙企日賺3.2億元的“輝煌業績”,是“每年因煙草導致的死亡人數達120萬人”的恐怖事實。
就在今年“世界無煙日”臨近之際,中國控煙協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等機構在北京組織開展了一次街頭控煙宣傳活動,揭露“中國煙企八宗罪”。其中,包括制造“低焦油、低危害”和“中式卷煙”的騙局、瞄準公務接待推動特供煙和禮品煙等干擾控煙的行為。筆者認為,我們不必為“煙企干擾控煙”而驚訝。因為資本天生具有逐利性,利潤最大化自然是煙企追逐的目標。問題的實質在于,煙企的每一宗“罪”背后都有監管不力的影子存在,有的甚至是被縱容出來的。
就我國的控煙監管體制來看,在國家層面,由工業與信息化部聯合八部委成立協調領導小組,國家煙草專賣局是主要成員單位,并負責日常控煙工作的開展。在地方,控煙也多是依托在煙草專賣局。目前,各地煙草專賣局與煙草公司都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一方面要其組織煙草的生產和經營,另一方面卻要求它去實施控煙,這無異于與虎謀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狐貍坐在雞籠里保護小雞”的控煙監管的結果是,煙草產銷量不但未能有效控制,反而大量增加。據統計,我國2004卷煙銷量為18736億支,去年上升到24125億支,增加了28.76%。
事實證明,煙草企業,哪怕是國有煙草企業,也無法把國家的總體利益、人民的健康利益同企業的商業利益統一起來。煙草企業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必然要擴大生產、擴大銷售,造成更為廣大的市場。由于我國煙草行業的政企合一,作為煙草行業管理者的政府部門很難約束自身的企業行為。相反,它可能利用國家公權力來為煙草企業謀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要切實改變我國目前的控煙現狀,必須從重建控煙體制開始。一方面,各級煙草專賣局要徹底實行政企分開,在完成政企分開前,不應由煙草專賣行政機關制定控煙的“游戲規則”,更不應承擔控煙的日常事務。另一方面,要成立國家控煙局等第三方專門監管機構,監督煙草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的全過程,及時發布控煙信息,客觀地與國際控煙行動接軌,從而提高控煙的權威性和實效性。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