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峰,主任醫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公室主任
控煙,是中國乃至全球關注的大問題。然而,一直奮戰在控煙第一線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卻只有十四五名工作人員;而疾控中心對面一家不起眼的小賓館,就是他們絕大部分人的辦公所在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控煙辦主任梁曉峰的辦公室設在疾控中心辦公樓的2層。在這個不大的房間中,梁主任非常坦誠地談到了這些年來,我國控煙所取得的成績和依然存在的不足。
中國目前的控煙形勢,肯定談不上好。近十年來,中國成人吸煙率沒有變化,超過7億人每天生活在二手煙環境中。自中國簽署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6年來,我們不是什么都沒做,加大禁煙宣傳、增加無煙范圍、出臺各種規定……但最終都是收效甚微。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在梁曉峰主任看來,要想改變現狀,至少需要在以下六個方面有所突破。
現行監管部門當移權
在中國,煙草管理的政府機構國家煙草專賣局,與生產煙草的中國煙草總公司,不過是一套人馬。而煙草專賣局又是國家控煙領導小組的重要成員,對整個控煙工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家可以想象,當生產者與監管者合一,控煙效果會是什么樣子?梁曉峰認為,控煙應該由衛生部門管理,只有跳出一個部門“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怪圈,我們的控煙效果才能真正提高。
煙草危害的知曉率亟待提高
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戒煙很難,卻有不少年輕夫婦在計劃要孩子之前,能果斷與卷煙說再見。這說明,煙民并不是不能戒煙,而是因為他們對煙草的危害性還不夠了解,不是真正地想戒煙。
目前,我國每年死于吸煙相關疾病的人數高達120萬,比艾滋病、肝炎、結核、甲流等傳染病加在一起的死亡人數還要多7倍。保守估計,2030年煙草歸因死亡占40歲以上人口死亡的25%,超過300萬人,煙草相關疾病的發病人數超過700萬。但有調查顯示,我國3/4的人群未能全面了解吸煙危害,知道吸煙會引起肺癌、冠心病和中風3種疾病的,僅占人群的23.2%,特別在吸煙可能引發中風、心臟病的知曉率上,我國排在20個被調查國家的最后一名;我國2/3的人群不了解二手煙的危害,知曉二手煙會帶來成人冠心病、兒童肺部疾患和成人肺癌的僅占24.6%。不僅如此,即便是心臟科醫生,也有近1/3仍在吸煙。
說到底,這與政府、媒體宣傳不到位有關。如電視上有關吸煙有害健康的公益廣告收費太高;煙盒上沒能印刷圖形方式的健康警示;有些煙草企業還不斷推出“低焦油卷煙”等所謂低危害新產品,模糊煙草造成的危害,誤導公眾。
公共場所禁煙需進一步推廣
2011年5月1日,衛生部修訂后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式實施,全國7大類28小類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但今年衛生部發布通告稱,在暗訪的全國3340個醫療衛生機構中,綜合評分為70.6分(百分制),僅有天津、江蘇、陜西和新疆4個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得分為滿分。2011年9月,中國控煙協會發布的暗訪報告也顯示,在覆蓋31個省份的800所被調查高校中,僅有16所得分超過60分,合格率2%。此外,各地也都有媒體或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受阻,特別是以餐館、網吧為最。
對于推行過程中的困難,控煙專家認為,現行條例在監督執法上沒有細則可依,且室內公共場所眾多,監督力量有限,如這些問題不解決,公共場所禁煙很難出現突破性進展。
切實提高煙草稅
研究表明,提高煙草產品稅率10%,在高收入國家,能降低4%的煙草銷售,在中低收入國家降低8%,政府稅收增加近7%。我國經濟學專家測算,如果每包卷煙提價1元,煙稅水平從目前的40%增加到51%,政府財政收入能增加70.72億元,并減少410萬煙民。
如此利國利民的方式,卻在我國推行困難。據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我國煙草稅率為36%,在世界上排名倒數第三,與世衛建議的理想煙草稅收應占其零售價格的67%—80%相距甚遠。2009年我國實行的調稅政策,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導致了“提稅不漲價”的結果,沒起到任何控煙效果。因此2010年1月,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上書國務院,提出應在提高煙草稅的基礎上,相應上調卷煙價格,才能在保持財政增長的同時減少煙草危害,保護公眾的利益。
煙盒警示標識需更明顯
今年4月1日起,我國境內生產和銷售的卷煙一律采用新包裝,即加大健康警示語字號(含警示語內容),需占整個煙盒面積的30%,撤銷英文警示語,警示語字體和警示語區背景色差要足夠明顯、醒目。
但是,這些變化仍與《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及其實施準則要求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包括警示的位置、尺寸、圖片、顏色、成分及釋放物信息等。比如,世界衛生組織就推薦,圖形方式健康警示應占煙盒包裝主要面積的至少50%。而我國現行煙盒警示語顯然還不夠大,且危害說明含糊,只有吸煙有害健康的籠統內容,沒有具體信息,更重要的是沒有警示圖片。很多煙民表示,這種改變對他們的買煙行為影響不大。因此,中國煙盒包裝上的健康警示尚待改進。
戒煙服務期待助力
戒煙可以大大降低健康風險。研究發現,即使醫生只提供簡短戒煙咨詢,也可增強吸煙者的戒煙動機。但來自全球醫學生吸煙調查的數據顯示,在很多國家,3/4以上的醫學生報告沒有接受過戒煙咨詢的正規培訓。而在我國,戒煙門診的開展還不夠多,在全國范圍不過30多個;醫生的戒煙建議也比較缺失,超過九成的受訪煙民在嘗試戒煙時沒得到任何援助。
國際經驗證明,戒煙熱線能夠提高吸煙者戒煙成功比例,且符合成本效益,因此,加強醫生的戒煙服務,盡快設立全國統一的戒煙熱線勢在必行。
除以上六點外,我國的控煙工作還存在一些“軟肋”:控煙隊伍人數少、能力弱;現有大部分法律法規與公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還沒有廣泛禁止所有的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國內熱播電影電視劇中吸煙鏡頭仍然存在等。這些都是目前控煙失利的原因,也是急需改善的方面。
控煙形勢雖然不佳,但我們還是取得了不少成績。比如,秦伯益、鐘南山等30位院士聯名致信媒體,對“中式卷煙”入選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候選項目表示質疑,并最終得以制止。上海、哈爾濱、天津的最新立法即將出臺,此立法完全比照公約要求,更是一種進步。
只有看到如今的不足,才能找到日后的努力方向。控煙是一場長期的斗爭,我們還任重而道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