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就是賣國?
我們不看一個部門它宣揚的是什么,我們得看它實際靠什么為生。當損害它的利益的時候,它肯定會去反抗的。但它反抗的時候還得帶個高帽,以慈善家和愛國者的名義去捍衛(wèi)個人利益就更理直氣壯點。
財知道:前幾天是世界無煙日,關(guān)于控煙的新聞挺多。有一篇文章就報道說國家煙草專賣局一位官員指著衛(wèi)生部官員大罵:“你們要控煙?我告訴你們,你們這是在賣國,你們是公務(wù)員,工資的十分之一都是拿的我們的錢!”一般人理解不了。你能站在煙草專賣局的立場跟我們分析一下為什么控煙就是賣國?
胡釋之:這個很有意思,他的邏輯鏈條應(yīng)該是說:公務(wù)員工資靠煙草專賣,如果控煙就損害了公務(wù)員利益,而公務(wù)員利益就等于國家利益,所以這個行為是賣國。他的前提是公務(wù)員利益等于國家利益,這樣才能說是賣國。
為什么煙草專賣局的人會說那個話?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人的本性。我們不看一個部門它宣揚的是什么,我們得看它實際靠什么為生。當損害到它的收入、損害它的利益的時候,它肯定會去反抗的,這個也能理解,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這樣的。但他反抗的時候還得帶個高帽,他不能直接說是損害了我個人利益,他說是損害了你的利益,損害了國家的利益,以慈善家和愛國者的名義去捍衛(wèi)個人利益就更理直氣壯點。所以不要看他說的是什么,要看他實際利益在哪兒。
財知道:媒體報道有意思,可能像以前的時候在媒體上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描寫,一個政府部門和另外一個政府部門干起來了,說的話有血有肉,很情緒化。以前各部門都是通力合作,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覺得這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胡釋之:這是一件好事,就是說利益集團在維護它利益的時候,有時對社會進步是會有推動作用的。多個利益集團互相爭斗的時候,有時候是會壞事變好事。我記得西漢的賈誼寫過一篇《過秦論》,有一句話談到治國之道就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最怕就是一個利益集團獨大。比如說什么都歸發(fā)改委管,煙草局必須聽發(fā)改委的話,這樣反而鐵板一塊。誰也不能命令誰,互相都不聽話,互相有利益沖突,在沖突中互相有自己的利益代表,在這種博弈中可能會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去引導出一個好的結(jié)果。熟悉市場經(jīng)濟的都知道,這個對市場中人是這樣的,對政府中人某種程度也是這樣的。
但是也有可能出現(xiàn)另一種局面,因為他們跟市場中人還不一樣。市場中人要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必須去滿足他人的利益。而政府中人他有可能在互相爭斗中,就是兩個大象進了陶瓷店,他們可能在互相爭斗中把陶瓷全部打碎了。這個可能也是存在的。
再說一點,煙草局和衛(wèi)生部打架這個事,也讓我們糾正我們過去的一些錯誤看法,看清政府的本質(zhì)。我們經(jīng)常說政府怎么這么矛盾,一方面說要控煙,一方面又大力發(fā)展煙草。但我們仔細看就知道,這種矛盾不存在的。因為政府它不是一個人,而是由一個個具體的有著各自利益訴求的官僚組成的。利益訴求不同,自然發(fā)出的聲音就不一樣。比如央行想讓人民幣升值,而商務(wù)部會反對。而商務(wù)部之前跟財政部也為ipad的關(guān)稅打過架。但他們卻又都以政府的名義說話,所以你會看著矛盾。
煙草為何專賣?
專賣不就是壟斷的同義詞嗎?就是只有我能賣,就是明目張膽的壟斷。這種壟斷為什么可以存在,還可以這么明目張膽的存在?
財知道:回到控煙這個話題上來。首先,你覺得像煙草專賣本身有沒有合理性?
胡釋之:我其實不太理解煙草為什么要專賣。
財知道:它可能是跟食鹽類似。
胡釋之:食鹽專賣其實我也不太能理解。專賣不就是壟斷的同義詞嘛。就是只有我能賣,就是明目張膽的壟斷。這種壟斷為什么可以存在,還可以這么明目張膽的存在?可以去探究這個。
財知道:控煙呢,你支持行政力量來控煙嗎?
胡釋之:強制控煙這個事我是反對的。抽煙還是消費自由的一個東西,靠自律,而所謂的外部性呢,則要靠公民的自由契約去約束,而不是國家一刀切地強制去約束。吸煙有害健康,這個知識可以大力去傳播,包括很多過濾嘴企業(yè)都可以去大力宣傳這個,但不要用國家力量去做。
這又讓我想起韓寒在六一的時候建議國家強制安裝兒童安全座椅,這種思路也不對。我們可以去大力宣傳安裝兒童安全座椅的好,不安裝的害,但千萬別呼吁政府去立法強制執(zhí)行,賣兒童椅的商家可以去多做廣告?zhèn)鞑グ踩R以擴大銷售,或者直接就請韓寒代言,但千萬別一覺得好東西沒人要就呼吁政府去幫賣。
財知道:專賣的一個目的是不是為了好控煙?
胡釋之:按理說是的。不然我還真找不到啥專賣的理由。我們先不討論控煙本身的合理性,我們假設(shè)煙是該控的,那煙草專賣的理由一定程度上就成立了。只有我能賣,我要控煙就簡單了,我少賣煙或者不賣煙了,煙不就控制了嗎?
但我們看到恰恰是煙草專賣局最沒有動力控煙,最反對控煙。這也好理解,我們假設(shè)我們現(xiàn)在重新成立一個以控煙為唯一目的的煙草專賣二局,他最后還是會演變成這局面。因為當管制起來以后,管制者自身有了利益,與被管制者一起成為一個利益集團以后,他就開始被他的管制對象給俘虜了,控煙局被煙草商給俘虜了,它會朝著它的被管制者的利益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它會更積極地去支持它本該反對的東西,而反對它本該支持的東西。
公務(wù)員為何可以有私利?
假設(shè)官員他是為錢賣命的一個人,假設(shè)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然后來看看怎么還能調(diào)動他來為大家提供公共服務(wù)。而不是假設(shè)他是一個圣人,然后就給他無限的權(quán)力。
財知道:像煙草專賣局,主要是公務(wù)員,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有自己的私利,公眾就不理解還特別憤怒:公務(wù)員怎么能有自己的私利和部門的利益呢?你們不是為人民服務(wù)嗎?這樣一種批判思維跟你剛才的批判思維我覺得還是有不同的。你怎么看這樣的一種批判思維?
胡釋之:這就是所謂叫名不正言不順,中國人講名實統(tǒng)一,你需要言行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會招來憤怒。我們傳統(tǒng)的宣傳就是公務(wù)員和政府官員都是人民公仆,都是為人民服務(wù)的,是不能有個人私利的,政府自己也是這么宣揚的,當實際做不到的時候,那人民群眾就有一種欺騙感。
所以官員和老百姓都要開始直面現(xiàn)實。官員他也不是圣人,他也是有七情六欲,他也是要養(yǎng)家糊口的。我們在呼吁政府出手來管的時候,要把那個虛妄的前提假設(shè)給修改了。假設(shè)官員他是為錢賣命的一個人,假設(shè)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然后來看看怎么還能調(diào)動他來為大家提供公共服務(wù)。而不是假設(shè)他是一個圣人,然后就給他無限的權(quán)力。
你首先對他不信任,這樣你才會對賦予他的每一項權(quán)力認真考量,首先是說這個事情該不該由他來管。再一個是說,把權(quán)力交給他以后我是不是就得完全信任他了?如果這一點不能糾正的話,那我們永遠會覺得理想和現(xiàn)實差距很大,因為你老一廂情愿覺得他是為你服務(wù)的,而他覺得他是為自己服務(wù)的,這個反差就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