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正義網報道 5月30日,衛生部首次發布《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報告表明,我國吸煙人群逾3億,另有約7.4億不吸煙人群遭二手煙危害;每年因吸煙引起相關疾病致死人數超100萬,如對吸煙流行狀況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每年死亡人數將突破300萬(據5月31日《人民日報》)。
控煙標志著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以及法治程度。衛生部《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稱,全球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高達600萬,我國則突破了100萬。為何我國控煙成效難顯?
筆者認為,我國控煙面臨一系列阻礙——
有關部門及煙草企業“炒概念”,削弱煙民的戒煙意識。此前,有煙草公司推出“低焦油卷煙”和“中草藥卷煙”,稱這種煙危害很小,誘導消費者吸煙。其實,有證據表明,與吸普通卷煙相比較,吸“低焦油卷煙”并不會降低吸煙帶來的危害,“中草藥卷煙”也依然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有關部門一邊主導控煙大局,一邊支持煙草發展,“左手搏右手”玩得熱鬧,結果卻以利益為導向,煙草行業越做越大,控煙成效乏善可陳。
煙草業的體制并未理順。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規定,我國作為締約方,應該兩年前開始執行公約第11條,即在煙盒上印制的警示信息應該占可見部分50%以上面積,最少也不能少于30%。但是我們卻把執行第11條的職責交給了國家煙草專賣局。結果導致市場上流通的香煙包裝普遍比較華美,在中南海香煙上甚至還有“每消費一盒,就向希望工程獻一份愛心”的標語。
國家財政有“煙癮”。有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煙草的收入在很多地方是主要創收來源,甚至有不少煙草業試圖說服政府機構和公眾相信吸煙會帶來經濟利益。數據顯示,全國煙草行業2011年實現利稅是7500億元,上交財政達6000億元。財政對煙草的依賴猶如煙民對煙草的依賴。
“絕不能靠犧牲人們的健康和生命,來換取企業的利益和經濟的發展。”國務院參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馬力在控煙報告發布會上這樣表示。搜狐網“部分禁煙還是全部禁煙的立法討論”中,84%的網民要求全面禁止吸煙;最新抽樣調查顯示,公眾對控煙立法表示非常支持的達61.93%。
國內外的控煙實踐表明,控煙最關鍵是要看政府的意志。只要政府具有控煙的真正決心,控煙目標就不是“空中樓閣”。否則,出臺再多的法律,成立再多的機構,都沒有抓住控煙的“七寸”。
網友觀點
郭立場:控煙應有長效機制,應通過地方控煙立法,來推動全國性控煙立法的出臺。
曉娟:要改變目前的控煙現狀,必須從重建控煙體制開始。建議各級煙草專賣局徹底實行政企分開;成立國家控煙局等第三方專門監管機構,全程監督煙草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及時發布控煙信息。
金海燕:一個公民有什么權利禁止另一個公民吸煙?一旦發生爭執,豈不是自找麻煩?通過對二手煙危害的宣傳,鼓勵7.4億經常“被吸煙”的人勇于維護自身健康權益,固然可以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控煙的法律應當先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