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自16世紀葡萄牙水手將煙草傳到中國以來,吸煙的嗜好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圍追堵截,目前全國337個大中型城市中,將近一半的城市頒布了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當習慣性地從煙盒里取出一支煙時,因這些規定而如“煢煢白兔”般“東走西顧”尋找吸煙場所的人,應當不是少數。
而與其他城市大相徑庭的是,廣州市的煙民日子顯然要好過得多了,因為連會議室和禮堂也被剔除在公共場所之外,最要緊的辦公室更是“幸免于難”。如此一來,原本想借控煙條例之“東風”而嘗試戒煙的人也大可不必了,因為對大多數煙民來說,不是在家里,就是在辦公室里,就算是要開個會,也沒必要把香煙藏著掖著,大大方方拿出來發一圈即可,還有什么必要戒煙呀。看廣州市這煙控的,也真夠“人性化”的了。
作為中國3.5億煙民之一員,筆者一直認為禁煙控煙應該寬嚴相濟,要限制煙民的吸煙自由權可以,但不能在賺足了煙民的錢之后,又掄起道德棍棒,不顧煙民實際,要他們在同一時間一起戒除幾十年的煙癮。給他們設一個或幾個遠離公共活動區域的吸煙室又有何妨?
這樣說,絕不是要為廣州市的條例辯解,恰恰相反,作為一個煙民,筆者仍要說廣州市的條例是“偽人性化”的。突然以公眾健康的名義戴上道德面具全面扼制煙民的吸煙自由不對,但把辦公室也排除在“公共場所”之外來禁煙、控煙也不對。可以這么說吧,吸不吸煙與個人的素質高低沒有什么關系,但在哪里吸煙卻能看出吸煙者是否具有對他人的仁愛之心。相信絕大多數吸煙者都知道,在辦公室的密閉空間里吸煙是最招人嫌厭的,自己也不愿因個人嗜好而妨害同事(特別是女同事)的身體健康與精神愉悅的。所以不必下達什么法規條例,很多煙民自覺地離開辦公室到天空底下去吸煙。而廣州市的控煙條例竟把“煙害”重災區——辦公室排除在外,那還制訂什么控煙條例?
設想一下,一周至少五天工作日,在這五天的正常工作時間里,是在辦公室的人多還是在其他“公共場所”的人多?在勞動者密集的辦公室不禁煙,那還要這個控煙條例有何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