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杭州堅持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改善城市環境、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深入推進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精心培育特有的文明“土壤”。
整潔美觀的市容市貌,井然有序的公共秩序,儀態大方的文明市民……杭州的精神文明建設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如今,當你漫步杭城街頭,一股文明和諧之風撲面而來。
營造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
對于不少杭州市民來說,一天經常是這樣開始的:走進家門口干凈整潔的農貿市場,或直奔主題,去專門的農產品直供直銷攤點挑選剛剛從產地運來的新鮮蔬菜,或信步閑逛,饒有興致地在家禽、水產、肉類攤位前貨比三家,臨了還不忘向攤主索要可追溯電腦小票。
不只是買菜的市民感受到了變化,賣菜的商販們同樣也覺得菜市場的環境越來越好。這幾年,我市以開展文明示范農貿市場創建活動為抓手,通過系統性的提升改造,如今杭城大大小小的農貿市場不僅購物環境顯著改善,管理手段有效提升,還初步建立起了食品安全保障體制,大大增強了市場社會公益責任意識。
無論是“國衛”復評,還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印象中“門面差”的農貿市場非但沒有給創建工作“拖后腿”,反而成了加分項。
很多人說,看一個城市干凈與否,不是看繁華地段,而是其后面的普通街道、巷子,特別是垃圾桶。的確,及時清運和處理城市垃圾,已經成為建設優美、整潔、文明的現代化城市的基本要求。
針對此重大問題,杭州給出的方法是:清潔直運。投入垃圾桶的垃圾,就像投入郵筒的郵件,以最快的速度快遞“直達”終點。整個運送過程中,垃圾不沾地,清潔、低碳、環保、文明。
清潔,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近年來,杭州全力推進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工作,以市民反映強烈的“清潔衛生”問題為著眼點,將城郊結合部、河道、農貿市場、“八小”、“五亂”和環境污染治理列為整治重點。與此同時,各區、縣(市)還紛紛推出“清潔城區”、“清潔縣城”、“清潔鄉村”等三年或五年行動計劃,并把主城區、中心城鎮的城市管理延伸到鄉鎮、覆蓋到村戶,實現城鄉清潔衛生全覆蓋。
市區道路平均清潔度96.7%,城市潔化綠化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累計達99.6%……目前,社區、街道、郊外、垃圾處理場,都已成為杭城既干凈又漂亮的一景。
市民的評價也許是打造“國內最清潔城市”效果最直觀的體現。一份對這項工作評價的調查數據顯示,市民對現在杭州城市清潔程度的滿意率達到97.6%。
建設文明和諧的公共秩序
坐公交車、在超市購物、到銀行存取款、上醫院掛號看病……我們幾乎每天到公共場所去,而在公共場所的一言一行體現了每一個人的文明素質。
還記得現代舞《白蛇傳》在浙江杭州柳浪聞鶯公園演出時,2萬多觀眾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散場后,“草地上干干凈凈,竟然不見一片紙屑!” 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云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先生如此驚訝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文明的根源在哪里?杭州答案在文化。文化滋養文明,引領新風。多年來,杭州從市民群眾現實需求出發,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公民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滋潤了百姓的生活,更加滋養著城區文明茁壯成長。
圍繞普及文明禮儀,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發起“文明從腳下起步”、“文明出行、杭州先行”、“公交讓座日”等系列宣傳活動,在全國率先開展“斑馬線前禮讓”活動,引導廣大市民文明行車、文明乘車、文明行路。
利用市民大學堂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杭州連續七年堅持“每周一課”,并在杭州日報、杭州電視臺開設專版、專欄刊播,深入宣傳杭州市民守則、市民“六不”行為規范,引導市民樹立重禮儀、講文明意識。
依托全市各個紀念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辟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在全國最早開辦民工學校,創建“新杭州人文化家園”,共同塑造城市文明。
走在市區主要廣場、道路、公交站點、墻景等公共場所,隨處可見各類倡導文明的宣傳廣告和宣傳橫幅;在全市公交移動電視、公交車站電子屏、戶外LED電子屏,可以看到滾動播放電視宣傳廣告片。
文明的接力棒,一直在傳遞著。
以鏡頭定格,免費開放的西湖景區,即使在申遺成功后仍堅持“六不變”;免費開放的杭州圖書館,同樣也為乞討者和拾荒者提供閱讀;還有運河沿岸39公里長的“學習長廊”,正逐步成為人們吸取文明養分的土壤……
在這個以文化滋養文明的人間天堂,文明的種子已播撒在每個人心靈的沃土之上。
創建健康城市享受健康生活
當4000個家庭參與健康城市調查,控油壺、限鹽罐擺上居民家庭廚房的時候,生活方式寫照理念之變;當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15分鐘體育健身圈近在身邊,健康餐館、健康市場規范化管理的時候,項目推進折射探索之變。
杭州作為全國首批建設健康城市的試點城市之一,其“杭州模式”已得到世衛組織的認可,備受全世界的矚目。
一分耕耘,一分碩果。在鞏固深化41個飲用水源達標區創建成果的基礎上,我市去年又完成5個飲用水源達標區。市區社區衛生服務網點達198家,兒童計劃免疫率達99.22%、餐飲行業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0.94%。全市整體健康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2011年,杭州市戶籍人口期望壽命已增至80.89歲。
健康的城市,更需要健康的市民。對于現在的杭州市民來說,公共自行車已經真正融入了百姓生活。上下班、雙休出行,杭州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騎著紅色公共自行車的人們。杭州人踏著可愛的小紅車,在“綠色健康出行”方面跑在了全國最前列。
在控煙這場健康“保衛戰”中,杭州也頻出新招,比如,在去年全球第24個世界無煙日,推出賓館飯店無煙行動項目,爭取兩年內實現賓館飯店無煙目標。今年,控煙行動還走進在杭10多所高校,倡導大學生對吸煙堅決說“NO”。項目啟動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三臺山莊招聘新員工時不再錄用“煙民”,西溪喜來登對在無煙客房抽煙的顧客加收懲罰性清潔費,外婆家從旗艦店試點陸續全面實施禁煙……與此同時,全市控煙執法力度顯著增強,近兩年共出動執法監督員13.4萬人次,檢查公共場所6.5萬家次,罰款286家。目前,市民群眾對控煙立法的支持度達到97.5%,91.9%的公共場所均統一設置了控煙標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