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不吸煙的人也會患肺癌,所以肺癌和吸煙無關
“xxx患上肺癌了。”聽到這樣的消息,常有人會跟著問上一句:“他吸煙嗎?”聽到肯定的回答,大家會嘆惜一聲:“早些時間戒煙就好了,現在可惜了”;但如果回答不吸煙,一些人,特別是一些“老煙槍”,立刻抓住“把柄”,振振有辭:“瞧,不吸煙也會患上肺癌!香煙和癌沒什么關系。”似乎為自己吸煙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怎么看待、分析這一現象?我們首先認為吸煙會致癌。現在的流行病學和科學實驗已相繼證明,吸煙會誘發肺癌。研究人員對美國、英國、加拿大3個國家100萬以上的人群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對比觀察。結果表明,肺癌的發病率,吸煙者為不吸煙者的10.8倍;肺癌的年死亡率,不吸煙者為12.8/10萬,每天吸煙10支以下者為95.2/10萬,每天吸煙20支以上者為235.4/10萬,比不吸煙者高18.4倍。研究者分析了香煙中1500種不同的化學物質,其中不少化學物質既可以是致癌的啟動劑,又可以是致癌的促進劑。美國科學家已發現,煙草中的致癌物質可導致肺癌基因的突變。正是因為這種認識,近20-30年來,英美等發達國家陸續開展戒煙運動,并收到了肺癌發生率趨勢下降的效果。
很多人雖然自己不吸煙,但家里有人吸煙,或經常出席宴席,參加娛樂活動,常與吸煙的人聚在一起。這種人吸二手煙,與吸一手煙有“異曲同工”之不良作用。我們也不否認,引發肺癌的原因還有環境污染、營養飲食等。但是,與吸煙相比,環境、飲食因素的作用要小得多。因此,雖然肺癌不一定和吸煙完全劃上等號,但兩者猶如親兄弟,密不可分。記住,只要你吸煙,吸得越多,時間越長,就在一步一步地走近肺癌,影響生命健康。
觀點2:有人是在戒煙后得了肺癌,所以煙不用戒
“你看,某人吸煙吸了幾十年一直蠻好,沒有什么,現在年紀大了,想要戒煙,結果煙是戒了,人卻生了肺癌。吸了這么多年的香煙,體內已經形成了平衡,現在硬要去改變。平衡一破壞,那當然要生病了!”聽此話,好像還頗有道理。但有一個疑問:到底是戒煙引發了患肺癌,還是由于幾十年的吸煙史引發了肺癌?
看一下香煙的發展史,我們就知道,香煙的危害性不是馬上就顯現出來的。最早英國人在1881年制成香煙,后傳至歐洲各國,成為一種時尚。特別是二戰期間,吸煙風大盛,連美軍食品盒中也備有香煙,使吸煙傳播更廣。直到1950年,距離香煙流行70年,在英國肺癌發病率急劇上升,以及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肺癌發病率也相繼上升后,大家才開始懷疑吸煙與肺癌可能有關。以后各國紛紛進行研究和大規模的前瞻性人群調查,結論頗為近似:吸煙致癌,而且致癌的可能性與吸煙時間長短、吸煙多少有密切關系。吸煙年齡越小、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患肺癌的危險性越大。
吸煙的危害有一定的“隱蔽性”,同樣的,戒煙的好處也要慢慢才能顯現出來的。對戒煙的追蹤隨訪表明,戒煙5年后,肺癌發病率開始下降,到了15年后,才與不吸煙者發病率相仿。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堅持戒煙確實是有好處的。有些人戒了煙后患上肺癌,不是因為戒煙才出現問題,而是幾十年的煙齡日積月累,終于從量變發展到了質變。
上海曾對戒煙人群作過調查,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人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才戒煙的。我們不要等到“不舒服”了才來戒煙,戒煙要趁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