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人民網編輯整理 有位“老煙槍”,每次去國外城市出差時,總能嚴以律己,絕不吸煙,可一回上海,卻照抽不誤。他的理由很簡單:國外有無煙環境。
隨著兩年前《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的貫徹實施,上海的公共場所控煙狀況不斷改善,法定禁煙區域內吸煙率明顯下降。受無煙環境影響,那些見機行事的“老煙槍”們也變得謹慎了。在最近一次的控煙執法暗訪中,代表們發現,像火車站、長途客運站這樣的吸煙重災區,如今卻聞不到煙味。身處無煙環境,即使個別煙民想吸煙,也不敢冒然當眾點煙。
公共場所禁煙成效初顯,但仍有部分場所控煙效果并不理想,比如網吧、輪渡等處。有人認為,原因在于“取證難”。例如對在輪渡上吸煙的乘客,執法人員難以隨船進行監督檢查,即使有人舉報,也很難現場取證和處罰。有人提出,條例對行業內不同規模的場所確定了不同的控煙標志,或在同一場所的不同區域設立多重控煙標準,不利于監管執法。有執法者反映,條例對經營場所使用面積在150平方米以上或餐位在75座以上的餐飲場所,以及星級旅館的室內公共活動區域都做了相應控煙規定。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旅館內都設有餐飲場所,不少餐飲室并未達到75座,控煙執法時,是按餐廳標準還是按旅館標準?
吸煙者的僥幸心理也好,執法者的困惑也好,這表明上海公共場所的控煙效果雖有一定基礎,而要繼續拓展推行,就需進一步提升控煙法規的制約力,盡快構建全方面的無煙環境。在控煙執法檢查的匯報會上,有人建議,適時修訂現行條例,實施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煙。
要構建無煙城市,修訂法規只是第一步,關鍵還是靠法律的落地。事實上,這兩年來的執法監管力度一直在加強,自條例實施以來,因控煙不力,共有257家單位、87名個人受到處罰,罰款金額達49.6萬元。而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煙條款一旦實施,明晰責任后,原有的執法困境便自動消解,執法者就沒有理由“不作為”、“少作為”。嚴格執法還必須防止一陣風似的“偶爾執法必嚴”,如果采取運動式執法,禁煙就會陷入治理怪圈。只有持之以恒執法,禁煙才會取得成效。
想讓公共場所真正“無煙”,還有賴于市民的自覺自律。既然“老煙槍”能在異國嚴格遵守戒律,說明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據市健促委調研顯示,近九成網民支持在所有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實行室內全面無煙政策,這表明上海的控煙社會支持環境已經形成。什么時候,能將強制性法律,潛移默化轉變成“煙民”的自律行為,那才真正構建了無煙環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