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筆者算個煙民,而且覺得除了對于美食的愛好之外,戒煙不妨可以當做終身的奮斗目標,但還是感到控煙怎么說也是個好事。至于怎么控制煙草的蔓延,則是一項很講究學問與技巧的工作。
影視劇里控煙倒是比較簡單,前段時間筆者客串了一部網絡的微電視劇,雖說從主創到導演都是煙槍,但人家不斷提醒諸位演員,演戲的時候手里別拿著煙卷。說起來都是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而且真的沒有一個鏡頭涉及到煙。關于這個問題海外媒體也比較注意,筆者有時候會接受他們的采訪,就像碼字的時候不抽煙寫不出來一樣,這種采訪也是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事,時不時得來上一根,但大多數采訪者寧可停止拍攝等你抽完這根煙,也不會把抽煙的鏡頭拍進去。
其實在影視劇里不出現或者少出現抽煙的鏡頭,有時候并不是一件為難的事。最近這些年,國外影視作品里抽煙的鏡頭就大大減少,甚至拍到那種全民皆煙的時代,也并沒有幾個抽煙的鏡頭。這與他們的規定有關,也與社會的共識度有關。
影視劇中的抽煙鏡頭,說到底與作品所表現的彼時社會環境關系不大,而與當下社會的審美觀關系很大。在不算遙遠的過去,曾經有個時代是以吸煙為陽剛之美的,即便女士吸煙完全也能把一個長煙嘴叼得風情萬種,以至于現在去法國,看到在街頭吸煙的法國美女那種優雅范兒,依然感覺相當養眼。
這是當年的審美價值在影視作品當中的體現,也是某些洋品牌的煙草廣告所造成的印象。而到了現在這個時代,社會里早就有了某些共識:抽煙是不好的,并不是時尚或者氣質的問題,而是傷害自己與他人的問題。雖說法國可以隨手扔煙頭,但您真的看不到有人在封閉的公共場所抽煙,哪怕是這個房子里的人都吸煙,也會自覺去戶外過癮。
既然社會意識改變了,影視作品里用煙草表達陽剛氣質的鏡頭也就少了,因為這已經不能傳達所需要的效果,只能讓人比較反感。當社會共識轉變之后,審美的轉變也就隨之而來。但咱們這里是不是會轉變這種審美意識則不好說,尤其是很多人除了自己吸煙外,還把香煙當作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以及送禮之佳品,這種意識到底到了什么樣的程度還真是很難講。實際上有一次坐長途車,在路上加油時,有乘客居然在那里點上了一根煙,弄得筆者差點一拳打在他臉上。
如果說影視劇當中減少抽煙的鏡頭多少還算靠譜,那么不讓煙草企業進入慈善、公益、環保事業則令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了。做這些好事少不了財政支出,財政能支出多少要看稅收說起來誰的錢都是錢,咱們這里煙草是納稅大戶,卻又不給他們直接做好事的機會,這邏輯實在使人費解。
筆者能夠理解這其中的無奈,畢竟在全球煙草行業普遍受到抵制的情況下,中國煙草企業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只能在各種活動中爭取出現自己的些許身影,但錢這東西最多有銅臭,上面一般沒有煙味。
如果控煙真的想得到好的效果,不讓煙草企業變相宣傳未必是好辦法,而需考慮讓他們真正開始轉型,把煙草銷售所獲得的巨大利潤轉移到其他領域當中,或者回饋給種植煙草的農民,使他們可以通過其他作物獲得收益。與此同時,增加各種控煙的宣傳與處罰這里筆者要提個建議,有些地區銷售的香煙上印的那些控煙圖片實在是過于惡心,不是血淋淋的手腳就是人體解剖的肺部,咱們最好別那么重口味。
(作者為資深評論人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