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網易編輯整理 法治的力量,既在于科學合理的規則,更在于公正嚴明地實施。從近年來各地控煙實踐看,“執行難”是一個普遍問題。
日前,由國家質檢總局等8部門聯合編制和負責實施的《中國煙草控制規劃(2012-2015年)》公布。規劃提出,今后3年內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這一直面控煙現實問題的政策,讓人不無期待。
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死于吸煙相關疾病的人數超過100萬。控煙,早已是刻不容緩的生死抉擇。
然而,與煙草日益泛濫相比,控煙進程卻舉步維艱。我國加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來,全民吸煙率非但沒有下降,二手煙的受害者卻在3年內增加了2億多人。這其中,固然有以煙送禮、以煙待客等社會原因,但制度供給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我國控煙立法工作滯后,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控制煙草危害的國家法律,導致控煙動力不足。
從新版控煙規劃看,一個重要思路就是依法控煙,通過加強制度設計來推進控煙進程。從研究制定全國性公共場所禁煙法律規定,到構建多部門綜合控煙政策體系,從修訂完善《廣告法》和《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到建立統一的煙草流行監測體系,這一系列制度規劃,表明今后的控煙將轉入法制化軌道,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將成為控煙力量的重要生長點。
法治的力量,既在于科學合理的規則,更在于公正嚴明地實施。從近年來各地控煙實踐看,“執行難”是一個普遍問題。北京、上海、杭州等上百個城市雖頒布了公共場所禁煙規定,但在執行上往往放了空炮、流于形式。不少地方的禁煙令出臺多年,卻未開出一張罰單。公共場所禁煙,關鍵在于落實,除了加強禁煙宣傳、提高煙草危害警示效果,更需要加大執法力度,實行違規投訴舉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打破法不責眾、有法難行的怪圈。
此外,還要看到,利益藩籬也是控煙進程難以推進的重要現實原因。煙草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2010年,煙草行業繳納各項稅費4988億元,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6%。在不少地方,煙草企業是納稅大戶,政府部門對煙草經濟、煙草稅收很是依賴。煙草利益的長期滋養,使一些部門就像煙民一樣對煙草上癮、甘之如飴,消解了控煙的動力與決心。
由此,如何優化制度設計、完善法律法規,推動煙草轉產、產業轉型,消除利益上的煙癮,也是依法控煙的重要著力點。只有生產線上的香煙少了,公共場所的煙味才會越來越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