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刊發在媒體上名為“病人為何越治越多”的文章中介紹,美國心臟協會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如今的醫生都聚集在一條泛濫成災的河流下游,與其在下游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泛濫。這讓筆者聯想到戒煙問題。
?
最近,有一次和朋友去單位附近的一家西餐廳吃飯,一進去,就按照以前的習慣和服務員說,我們要個無煙區的座位,服務員說:“我們餐廳現在完全禁煙了,您可以隨便選座位”。禁煙行動正在我們生活中悄然進行著。記得剛步入青春期的時候,深受港產電影“毒害”,對其中吸煙的帥哥極其膜拜,吞云吐霧中,迷離眼神電力十足,當時特別期待找個會吸煙的男朋友,甚至覺得吸煙人身上的煙味真好聞。現在看來,真找個老煙民,就等于慢性自殺了。
去年美國出了一則令人震撼的新聞:美國發生第一起因吸入二手煙直接導致死亡的案例,密歇根州一名19歲的少女,在一家酒吧工作時,因吸入過量二手煙而死于急性哮喘病。這名女孩兩歲時就患上哮喘病,病情一直沒有受到很好的控制。她課余時間在快餐店和酒吧打工。那天她在上班前身體還沒有發病前兆,可是踏入酒吧15分鐘后,急性哮喘病就開始發作,然后昏倒在地上。當時她身上沒有帶呼吸器(一種幫助呼吸困難病人呼吸的裝置),酒吧的客人把呼吸器借給她使用,但太遲了,等醫務人員到現場后只能無奈地宣告她已經死亡。
近年來“二手煙”危害猛于虎的觀念被廣泛傳播,甚至出現“三手煙”的提法,指的是煙民“吞云吐霧”后殘留在衣服、墻壁、地毯、家具甚至頭發和皮膚等表面的煙草煙殘留物。雖然不少專家求證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三手煙的危害超過二手煙,甚至一手煙,因為有害組織都沉積在地面或衣服上,密度又很大,很難飄浮在空氣中,不能通過空氣吸入肺中。不過這樣的概念出現被熱議,可以說明大家對吸煙危害越來越重視。
從新醫改開始,政府就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一個又一個億元資金被投進在醫保慢性病等項目中。筆者常想,要是從其中抽出那么一小部分去做控煙工作,會是什么結果。
有煙草經濟研究者指出,在中低收入國家,控煙作為公共健康運動的一項組成部分,是非常有成本效益的措施。相比于其他通常有政府資助的健康干預行為比如兒童免疫來說,控煙措施的成本效益更高。例如,與眾多的健康干預計劃相比,煙草信賴性治療尤其突出,不僅僅在臨床上非常有效,而且比基于藥物的疾病控制更加有成本效益。他們比高血壓和高血脂治療的成本效益更高。研究表明,基于政策的控煙運動在每個傷殘調整生命年周期的花費是20至80美元。英國國民衛生保健為病人開降血脂藥的成本每年增加5400-13300英鎊,然而,提供戒煙建議的期望成本只有212至873英鎊。這樣花錢明顯更值。一項研究發現,針對高收入家庭的價格和非價格形式的煙草干預計劃,與最有成本-效益的減少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初級護理干預相比,預期都更加有成本效益。
筆者覺得從成本效益去談控煙的必要性是特別妙的做法,政府財政收入有限,要說服他們對控煙加大資金投入,單純說危害健康,有些人未必能接受。回到前文中的那個有關落水者的比喻中,有專家預計,未來十幾年,慢性病在中國將呈“井噴式”爆發,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對醫保慢性病項目投入越來越多,這好比聚集在一條泛濫成災的河流下游,我們一門心思在下游打撈落水者,不如分一部分資金做控煙工作,就如到上游筑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泛濫,減少吸煙帶來的健康危害。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