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
控煙大會
“假如當年那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設立了吸煙室,也許就會討論出一個好結果了。”澳大利亞著名環保作家、哥本哈根氣候委員會主席蒂姆·富蘭納瑞(Tim Flannery)博士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記者獨家專訪時笑著說,“當時天氣很冷,從會場到室外的距離又遠,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抽不到煙,大家火氣都很大,最后果然談崩了。”
雖然這是個笑話,但卻也反映了兩個現實:一、吸煙者大部分集中在發展中國家;二、不讓煙民吸煙會引發各種生理和心理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富蘭納瑞博士能抽出點時間來新加坡參加第15屆世界吸煙或健康大會(WCTOH),他肯定就不會抱怨了。據《三聯生活周刊》記者觀察,不但參加會議的2000多名控煙人士和學者代表沒有一個抽煙的,而且新加坡市中心的絕大部分室內公共場所和餐館也都禁止吸煙。
提起這個大會,很多人將其簡稱為禁煙大會或者戒煙大會,但“無煙草青少年運動”中國項目法律顧問于秀艷告訴《三聯生活周刊》記者,禁煙、戒煙和控煙這三個詞有著完全不同的定義和內涵。戒煙是個人行為,煙草目前還是合法制品,政府不能禁止個人使用合法制品。禁煙指的是公共場所禁煙,為的是不傷害其他人。所以這個大會應該叫做控煙大會,也就是采用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控制煙草的流行,盡可能降低危害。從這個意義講,控煙和氣候變化是很像的,都是妥協的藝術。
不過,有一點肯定會讓富蘭納瑞博士感到陌生。與氣候大會針鋒相對的氣氛相比,本屆控煙大會的與會者全都是同一個陣營的,大家齊心協力聲討煙草公司,會場里充斥著“團結起來共同奮斗”或者“堅持不懈繼續努力”這類豪言壯語,毫無商討的余地。就連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陳馮富珍也受到了感染,在大會開幕式上做了一次極有鼓動性的演講,不少與會者稱贊說,這是她上任以來最富激情的一次公開講話。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極富爭議的問題,氣候變化談判剛剛準備慶祝它的20歲生日,而關于控煙的討論已經持續了50年,吸煙有害健康幾乎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很少有人敢于公開反駁。這就是為什么作為氣候變化談判的基礎文本——《IPCC氣候評估報告》花費了大量筆墨討論氣候變化的科學原理,而作為控煙談判的基礎文本,由WHO負責編纂的《世界成人煙草調查報告》(GATS)全都是各國煙民的現狀分析,更像是一份單純的敵情調查。
GATS報告全是冷冰冰的數據,很難閱讀。于是,美國癌癥協會和世界肺健基金會今年共同出版了《世界煙草圖冊》(The Tobacco Atlas)第四版,將GATS的數據和各種醫學期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匯總起來,制作成一張張精美的圖表,方便政治家們以此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
這本圖冊里列出的一些數據還是相當令人震撼的。比如,20世紀一共有1億人死于煙草制品,死于煙草的總人口數量超過了戰爭。2001年死于煙草制品的人數上升到了210萬,2011年這個數字又增加到了將近600萬人。目前全世界每10個死亡者中就有1人與煙草有關,長期吸煙者有一半人最終將會死于煙草,吸煙已經成為成年人可避免死亡原因當中最大的一個,其危害程度超過了酗酒和不良飲食習慣。
這600萬死于煙草的人中有80%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其中的120萬人來自中國。如果這個趨勢不加制止,2030年時每年將有350萬中國人死于煙草制品,而整個21世紀全球將有10億人被煙草毒殺。
意大利一家餐廳制作的禁煙提示牌
死亡原因中,癌癥、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大約各占1/3,也有少數人死于吸煙引發的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和肺結核。癌癥中尤以肺癌居首,全世界80%的男性肺癌患者和50%的女性肺癌患者得病的原因來自煙草。總的來說,全世界15%的男性和7%的女性死于煙草引發的各種疾病,原因在于燃燒的煙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有69種已被證明能夠致癌。
但是,制造這些有害物質的公司卻都發了大財。煙草業是高度壟斷的行業,2010年世界前六大煙草公司的市場份額約占全世界煙草市場的82%,純利潤加起來達到了351億美元,約等于可口可樂、微軟和麥當勞這三家跨國巨頭的利潤總和。其中中國煙草總公司排名第一,2010年的純利潤為160億美元。而根據興業銀行最近披露的數據,中國煙草總公司2010年凈利潤為1177億元人民幣,和中石油相當,算下來該公司平均每天凈賺3.2億元,其消費者,也就是中國3.5億煙民平均每人每年為它貢獻336元的利潤。
“煙草公司喊得最響的一定是他們最疼的地方,也就是說,他們抱怨得最厲害的控煙措施,一定是最有效的,這就是控煙界的‘尖叫法則’(Scream Test)。”英國醫生麥龍詩迪(Judith Mackay)在《世界煙草圖冊》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說,“據我所知,過去這三年來他們抱怨得最厲害的領域主要是加稅、擴大無煙區和修改包裝警示標識。相比之下,他們對青少年禁煙和在學校開展無煙宣傳等措施則表現得無所謂,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兩條措施是沒用的。”
麥龍詩迪醫生自1967年開始即在香港地區行醫,退休后致力于公共衛生領域,被煙草工業界視為三大最危險的敵人之一。據她介紹,目前全世界公認的最好的控煙措施有4條,分別是加稅(逼迫煙草公司提價)、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包括餐館和酒吧)、法律強制煙草公司在煙盒上加印健康警告(最好是大幅警示圖片)、禁止煙草公司做廣告(促銷和贊助也不行)。這4條措施顯然都需要政府的配合才能實現,這就是為什么WHO搞了一個《煙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并于2003年正式生效的原因。目前該公約已在全球174個國家生效,其中就包括中國。但是中國疾控中心前副主任、國家控煙辦主任楊功煥在大會上向各國代表們透露,中國的實際行動很糟糕,履約總評分只有37.3分(滿分100)。
“中國的公共場所禁煙法形同虛設,香煙盒上的健康警示做得極小,‘低焦油’香煙的廣告宣傳完全不合法,全國各地都出現了由煙草公司贊助的希望小學,甚至還出過一個‘煙草院士’謝劍平,這些都是公然違反控煙框架公約的行為。”中國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鄭榕補充了一些關于稅收的細節,“中國政府曾經在2009年宣布對煙草行業加稅,但都被各地的煙草企業以減少利潤的方式內部消化了,一點也沒反映到價格上來。因為中國煙草總公司本身就是國企,反正最后都進了國庫。煙草稅占中央政府稅收總額的7%~8%,地位相當重要,而中國的公共健康支出則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個人分攤,壓力就沒那么大了。”
“所有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國家煙草專賣局與中國煙草總公司政企不分,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不僅本身就是國家控煙履約八部委協調小組的成員,其主管部門工信部還是組長單位,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事情。”楊功煥主任最后總結。此話一出,現場爆發出陣陣哄笑。畢竟世界前六大煙草企業中除了中國煙草總公司之外全都是私營企業,所以各國政府在控煙問題上不存在禁區。事實上,位列全球第三位的日本煙草公司是其中唯一一家有一半政府控股的企業,而日本也恰好是所有發達國家里控煙做得最差、成年人吸煙率最高的。
3月12日,一批加拿大煙民對本國三大煙草公司發起集體訴訟,原告代表萊唐諾接受記者采訪。萊唐諾1964年開始抽煙時年僅19歲,其后多次戒煙,但都失敗
話雖如此,煙草行業畢竟是利稅大戶,這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所以各國政府對于控煙的態度都比較曖昧。就拿在控煙領域做得比較好的美國為例,2009年美國聯邦政府在公共健康領域一共投入了80億美元,其中用于控煙的只有700萬美元。今年3月,奧巴馬政府終于決定拿出第一筆錢用于投放控煙廣告,但總數只有5400萬美元,還不及煙草公司兩天的宣傳費。
所以,控煙這件事特別考驗各國民間組織(NGO)的成熟度。比如,美國的控煙NGO僅在2009年就投入了3.75億美元,是政府投入的53倍。這其中,尤以紐約市長麥克·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彭博慈善基金會最為著名。布隆伯格本人親自出席了本次大會,并當眾宣布將再追加2.2億美元,將該基金用于控煙的總經費提高到6億美元。另外,蓋茨基金會也加入了控煙陣營,撥款支持控煙運動。
這些都是政治因素,不談也罷。對于廣大民眾來說,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一定是煙草與健康的關系,尤其是二手煙,關系到更多人的健康。
二手煙到底有害嗎?
如果用“尖叫法則”來衡量,那么關于二手煙害處的宣傳肯定是煙草公司最為頭疼的事情。當年美國衛生總監(Surgeon General)公開表示二手煙有害,雷諾茲煙草公司聞訊后立即花重金請來了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原子彈設計者之一弗雷德·塞茨(Fred Seitz)博士作為自己的顧問,商討應對之策。身為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塞茨討厭一切政府干預企業的行為,他為雷諾茲精心設計了一個反擊方案,花4500萬美元收買了一批科學家,在媒體上發表文章稱二手煙的危害在科學上尚存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公眾中制造懷疑,從而延緩控煙政策的實施。事實證明此招非常有效,后來被很多反對環保的企業和組織效仿,使得很多老百姓至今都認為酸雨、臭氧洞和氣候變化等問題在科學上都是有爭議的,應該等等再說。
煙草企業之所以如此在乎二手煙危害是有原因的。香煙對于吸煙者本人的害處已有太多的研究作證,很難否認,可如果吸煙者受到了尼古丁的控制,上了癮,還是會打出“捍衛個人自由”的旗號來支持煙草公司。但是,如果二手煙被證明有害,那么這個旗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