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場片區大灣南路人行道綠化帶柵欄旁,一名保潔員正在收集煙頭。
易拉罐做煙灰缸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將百余個這樣的煙灰缸掛在人行道綠化帶的柵欄上,就成了烏魯木齊的“創舉”。這也是賽馬場片區40歲的保潔員阿不拉·司馬義的小發明。
近日,在大灣南路六大市場至賽馬場派出所門口的人行道綠化帶的柵欄上,掛滿了易拉罐做成的煙灰缸,這些煙灰缸用鐵絲掛在柵欄頂部,一律正面朝外,五步一個依次擺開。
記者粗略算了一下,兩公里的路段就有近百個煙灰缸。記者試著彈了一下煙灰,發現這些煙灰缸高度合適且使用方便。
在六大市場附近當了六年保潔員的阿不拉·司馬義說,這個路段人流量很大,他每天最頭疼的就是煙頭和煙灰。記者跟著阿不拉·司馬義清理煙灰缸內的垃圾,發現雖然煙灰缸掛上了,但一些人還是將煙灰彈到外面,將煙頭扔到綠化帶里。
去年,烏魯木齊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管委會檢查衛生,發現十個煙頭罰一塊錢,我隔十分鐘掃一次,但還是被罰過。”阿不拉·司馬義說。半個月前,看到一個餐館用易拉罐做煙灰缸,阿不拉·司馬義想:要是在路邊都擺上這些煙灰缸,我就能省很多事了。
當天,他就從垃圾箱撿了十個易拉罐,用剪刀把頂部去掉,掛在公交車站附近的柵欄上,“十個罐子不到一小時就滿了,掛罐子的路段煙頭少了很多。”
第二天,正在為省事小發明竊喜時,阿不拉·司馬義卻傻眼了:昨天十個易拉罐只剩下一個紅牛的罐子了。“其他罐子都能賣錢,就這個罐子沒人要,才剩了下來。”
隨后,阿不拉·司馬義做了九個一樣的罐子掛在柵欄上,第三天,一個都沒少。
阿不拉·司馬義將這一做法上報給管委會,管委會肯定了他的做法,還決定在他負責的路段上試點掛這樣的煙灰缸。
有了管委會的支持,阿不拉·司馬義有了干勁,煙灰缸讓他省了不少時間,他就利用這些時間到處撿紅牛罐,還會盡量努力將煙灰缸擺整齊、擺好看。
“希望這個小發明,能讓烏魯木齊更多保潔員省點事。”阿不拉·司馬義說。
據了解,目前,賽馬場片區管委會正在向相關部門建議,準備將這種做法在烏魯木齊推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