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新華網報道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內已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煙草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1987年11月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World No-Tobacco Day)”,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自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
節日由來
煙草是生長在南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將煙葉口嚼或做成卷煙燃燒吸吮。煙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1977年,美國癌腫協會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煙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無煙日。這天,在美國全國范圍內進行“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商店停售煙草制品一天。美國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為本國的無煙日。以后,英國、馬來西亞、中國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了無煙日。
1987年11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無煙日”,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干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中國也將該日作為中國的無煙日。
歷屆主題
1988年:要煙草還是要健康,請您選擇。
1989年:婦女與煙草
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煙
1991年:在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煙
1992年:工作場所不吸煙
1993年:衛生部門和衛生工作者反對吸煙
1994年;大眾傳播媒介宣傳反對吸煙
1995年:煙草與經濟
1996年:無煙的文體活動
1997年:聯合國和有關機構反對吸煙
1998年:在無煙草環境中成長
1999年:戒煙。口號是“放棄香煙”
2000年:不要利用文體活動促銷煙草 口號“吸煙有害勿受誘惑”
2001年:清潔空氣,拒吸二手煙
2002年:無煙體育—清潔的比賽
2003年:無煙草影視及時尚行動
2004年:控制吸煙,減少貧困
2005年:衛生工作者與控煙
2006年:煙草吞噬生命
2007年:創建無煙環境。旨在提醒公眾認識煙草煙霧對被動吸煙者和環境的危害。
2008年:無煙青少年。口號:禁止煙草廣告和促銷,確保無煙青春好年華。
2009年:煙草健康警示。口號:“圖形警示揭露煙害真相”
2010年:性別與煙草——特別抵制針對女性的市場營銷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口號是“煙草致命如水火無情,控煙履約可挽救生命”
2012年:主題為“煙草業干擾控煙”,口號是“生命與煙草的對抗”。
香煙簡介
香煙中含有1400多種成分。吸煙時產生的煙霧里有40多種致癌物質,還有十多種會促進
癌細胞發展的物質,其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多種其它有害金屬化合物。一支煙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殺死一只健壯的小白鼠。香煙煙霧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嚴重地削弱了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因此,吸煙使血液凝結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風、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為嚴重的是,吸煙者還嚴重妨礙他人健康。研究結果表明,吸煙者吸煙時對旁人的危害比對他自己還大。
當一支煙被點燃,并被一口一口地吸入體內時,你可知道一襲白衣的“妖精”正順著你的呼吸道,慢慢地開始了它的這場身體掠奪之戰。
香煙對于男性的危害:煙草中尼古丁有抑制性激素分泌及殺傷精子的作用。同時煙草毒素可阻礙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大大降低了婦女的受孕機會。
香煙對于女性的危害:煙草更易影響生理,會出現月經紊亂、流產、絕經提前等癥狀,并使絕經后的骨質疏松癥狀會更加嚴重。
社會關注
煙草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為世界各國所關注。2003年5月21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192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煙草的全球性條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公約》要求各國至少應該以法律形式禁止誤導性的煙草廣告,禁止或限制煙草商贊助的國際活動和煙草促銷活動,鎮壓煙草走私,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在香煙盒上用30%至50%的面積標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示,以及禁止使用“低焦油”、“清淡型”之類欺騙性詞語。
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煙及其相關疾病的人數達490萬。有資料表明,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發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發病率高2至3倍,循環系統發病率高3倍,氣管類發病率高2至8倍。被動吸煙的危害更大,每天平均1小時的被動吸煙就足以破壞動脈血管。一些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幾率比常人多出6倍。據《光明日報》2003年12月12日報道,全球11億煙民中,中國有3.5億,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達31.1%。
目前全球吸煙人數約為11億,估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3億至17億。現在每年死于吸煙及其相關疾病的人數達490萬,每年支出的醫療費和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美元。煙草造成人的死亡和人患疾病的數量有據可查,但是它在導致貧困增長方面的作用卻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全世界有75%的吸煙者分布在發展中國家,他們用于購買香煙的家庭開支通常非常高,浪費了本該用于營養、教育等必須開支的有限家庭資源。煙草種植還危害環境。煙草作物攫取土壤營養,所使用的化肥和殺蟲劑造成污染,烤煙需大量消耗森林資源等。最新研究表明,各煙草種植國近5%的森林砍伐與煙草加工有關。
吸煙危害
有關醫學研究表明,吸煙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種疾患的行為危害因素,吸煙已成為繼高血壓之后的第二號全球殺手。據統計,全球每年有500萬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這一數字到2020年時將達到1000萬。有資料表明,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發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發病率高2至3倍,循環系統發病率高3倍,氣管類發病率高2至8倍。被動吸煙的危害更大,每天平均1小時的被動吸煙就足以破壞動脈血管。一些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幾率比常人多出6倍。目前全球有13億煙民,其中9億人在發展中國家。吸煙者的人數,特別是青少年煙民的數量越來越多。中國約有3.5億吸煙者。2002年,中國男性吸煙率為66%,女性吸煙率為3.08%。中國煙民正趨于低齡化,青少年吸煙人數高達5000萬 。
與1984年相比,2002年開始吸煙的年齡提前了4-5歲,其中男性由22歲降至18歲,女性由25歲降至20歲。
分別于1984年、1996年和2002年進行的三次全國吸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的吸煙率呈上升趨勢,目前中國青少年吸煙人數高達5000萬。
中國是煙草生產和消費大國,生產和消費均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目前,中國約有3.5億吸煙者。2002年,中國男性吸煙率為66%,女性吸煙率為3.08%。與1996年相比,盡管吸煙率略有下降,但是隨著中國總人口的增加,吸煙人數仍然增加了3000萬。
調查還顯示,在中國被動吸煙的主要受害者是婦女和兒童,盡管她們自己并不吸煙,但經常在家庭、公共場所遭受他人吸煙的危害。55%的15歲以上女性每天都遭受被動吸煙的危害。兒童由于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被動吸煙情況更為嚴重。
據衛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介紹,吸煙是造成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中國由吸煙導致的死亡人數近100萬,超過艾滋病、結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殺死亡人數的總和,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2%。如不采取控制措施,預計到2020年,該比例將上升至33%,死亡人數將達到200萬,其中有一半人將在35歲至64歲間死亡。
雖然煙草業一直聲稱這個行業能夠帶來就業和稅收,對世界經濟有很大貢獻,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煙草業對經濟的貢獻遠遠不夠抵消它對家庭開支、公共健康、環境和國民經濟等所造成的損失。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煙草流行作為全球最嚴重的公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