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中醫報道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這一天,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控煙法規”的《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將正式施行。
哈爾濱的新《條例》究竟“嚴厲”在哪兒?能否解決“禁煙面臨執法難”的老問題?地方控煙的領跑者還有哪些擔憂?近日,記者跟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人員前往哈爾濱了解相關情況。
公共場所室內要求聞不到煙味兒
42歲的公務員老王決定戒煙了。作為一位有近20年煙齡的老煙民,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促成老王戒煙的原因是“吸煙區離辦公樓太遠”。
“《條例》本來是今年5月底施行,但哈爾濱市政府率先行動起來了,樓里到處都是禁止吸煙的牌子。”老王說,政府大樓只有后院的一個長廊是吸煙區,從辦公室走過去,至少得十來分鐘,就為吸一口煙,不值。
哈爾濱的《條例》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提出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100%禁煙。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控煙辦主任梁曉峰評價說,它是國內首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要求的地方立法。
哈爾濱市衛生局地病辦主任張偉晶解釋,目前國內大約一半的地級城哈爾濱市都有禁煙法規,相比之下,哈爾濱的《條例》最大的區別是提出了在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室內全面禁止吸煙,且不得在室內設置吸煙室或劃定吸煙區的要求。
為何不能設置吸煙室?張偉晶說,煙草煙霧的流動性和滲透性太強。有一次開會,室內的檢測儀器顯示PM2.5濃度為18微克/立方米,后來有一名參會者在距離會議室十米左右的走廊盡頭吸煙,會議室的PM2.5濃度馬上就飆升到了93微克/立方米。
考慮到旅館、餐飲服務單位等場所人員流動大,短時間內全面禁止吸煙有難度,《條例》指出,其室內場所可在一定期限內劃定吸煙的樓層、包房,期滿后再全面禁止吸煙。
執法可操作性變強
去年5月1日,衛生部新修訂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式施行,其中新增加了“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然而,一個月后即有記者暗訪發現,某省醫院及衛生行政辦公樓內不乏“吞云吐霧”者,且無人阻止。作為執法者,一些基層衛生監督人員表示,《實施細則》對公共場所吸煙沒有明確的罰則,也找不到其他法律、法規依據,執法時底氣不足。
根據《哈爾濱市防止二手煙草煙霧危害條例》,公共場所吸煙的個人可被罰款200元,勸阻不力或者阻礙執法的場所經營者最高可罰款3萬元。
《條例》還將過去衛生部門單一執法,調整為“由衛生部門牽頭、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執法模式,即教育、交通、旅游、公安、衛生、食藥監等9部門各自負責對所管理系統進行監督執法。
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說,這部《條例》還有一個“走在前頭”的舉措,就是規定了多種處罰措施,尤其明確了對公共場所經營者不履行禁煙義務的懲罰措施,擴大了社會參與范圍。
“公共場所點多、人多,只靠執法部門不現實,更要發揮場所管理者的自覺性。”張偉晶說,基于這種考慮,《條例》提出“禁止吸煙場所的經營者或者管理者”對在禁止吸煙的場所內吸煙的,勸其停止吸煙;對不聽勸阻的,要求其離開該場所;對不聽勸阻且不離開該場所的,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舉報、投訴;對不聽勸阻并影響公共秩序的,向公安機關報案。
“然而,我們更期待的是喚起吸煙者的自覺,‘灌輸’與‘勸導’仍是主導方式,實在不行再去嚴管。”張偉晶說,目前,哈爾濱市疾控中心正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市民了解控煙信息。
還有一些“煩心事兒”
“控煙宣傳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每天早上在哈爾濱市交通廣播電臺做15秒的宣傳,連續做20天,若按廣告算,廣告費就得二三十萬元。而不花錢的廣告時段又難以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哈爾濱市衛生局副局長徐宏杰說,哈爾濱市財政今年在控煙工作上投入64萬元,可是也不能全投入控煙廣告。目前,衛生局正在就此事和宣傳部門積極溝通。
《條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設立戒煙門診,為吸煙者提供戒煙指導和治療。哈爾濱目前有6家醫院設有戒煙門診,工作多由呼吸科、心血管科的醫生兼職在做,門診每周只開一兩天,藥房內也沒有專門的戒煙藥物。同時,國內目前尚無醫療機構戒煙指導規范,也僅有極少的醫務人員接受過戒煙系統培訓。徐宏杰說,《條例》實施后,如果門診量增加,不知道醫務人員數量和服務能力能否跟得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