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人民網報道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地和消費國。有調查顯示,我國吸煙人數已達3.6億。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我國每年因煙草死亡人數將超過300萬。為此,《生命時報》記者深入五大城市,實地調查各地室內外公共場所禁煙情況。
北京
公共樓道煙味濃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100天執行“禁煙新規”,要求體育場館、健身場所和對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等公共場所實施室內及室外禁煙,同時餐廳、賓館、飯店、度假村等公共場所應實現室內禁煙。但在奧運會結束不久,1020家無煙餐廳、218所無煙醫院、6.6萬輛無煙出租車即自動松綁“復燃”。與此同時,另一數據令人震驚。從1977年以來,北京市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一直高居第一位,而且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
今年年初,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官方網站將控制吸煙條例專家建議稿全文公布,公開征求公眾意見,此次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4月30日。征求意見出臺之后,北京市控煙情況究竟如何?《生命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機關:樓道廁所煙味濃。在北京某區委第二辦公區,每個樓層都張貼著禁煙的標識,但是對于35歲的老煙民張先生來說,這并不能阻止他抽煙。自從15歲因“好奇”接觸到煙后,如今張先生的煙齡已將近二十年。在幾年前調到區委某科室后,由于辦公區域內明令禁止吸煙,而且整個辦公室基本都是女性,張先生自帶的煙灰缸只能一直放在抽屜里。后來張先生發現,樓層中的廁所才是幾個煙民的聚集地。記者幾次經過都發現,在有些狹小的廁所中,看到或聞到煙霧和煙味的“幾率”很高。
中午休息時間,在大廳的茶歇處打牌是張先生一天里最主要的休閑方式,這時張先生都會從抽屜中拿出煙灰缸,自己擺在牌桌旁,邊抽煙邊打牌,即使有時身邊的牌友會有些意見,但這并不能打消張先生的抽煙的念頭,在他的“誘惑”下,有時一桌上能有三個牌友都在興起時抽上一支煙,而禁止吸煙的標識就張貼在他們身后的墻壁上。同樣,在北京某大型報社的“蘇式”老樓里,記者并沒有找到禁止吸煙的標識。在各樓層拐角的樓梯口,經常能看到幾個人正在吞云吐霧,記者觀察發現,在樓梯口大門后的垃圾箱上,總能看到幾個甚至十幾個煙頭。
醫院:門前垃圾箱成吸煙區。5月22日早上八點,北京同仁醫院門診部樓前的臺階,已經被前來看病的患者擠得水泄不通。還沒走進大門,一股很濃的煙味撲鼻而來。就在門診樓前的臺階上,擺放了一個綠色的垃圾桶,四五個男性圍著垃圾桶正在抽煙。
一位從外地來的患者李先生,隨手將行李包放到地上,一屁股坐到行李上,隨手點燃了一支煙。就在他身邊,不斷有人進出,幾位孕婦有意識地繞道而行,其他人則視而不見。李先生抽完兩支煙后,將煙頭扔到離垃圾桶很近的地面上,用腳使勁踩了踩。記者上前詢問他是否知道醫院不能抽煙,他馬上說:“我又沒在病房里抽。”然后就匆匆走進了門診樓。就在門前垃圾桶周邊四五平方米的地方,大概有二十幾個煙頭,門外草坪里,隱藏著更多沒有被清理的煙頭。
門診大廳里,記者看到了兩位拿著掃帚的清潔人員。跟他們聊天后記者得知,在門診大廳和樓里吸煙的人不多,有的話也只是在樓梯間,偶爾有人不守規矩抽一口,他們會上前制止并把煙灰馬上清掃干凈。但在醫院周邊區域,吸煙的人太多,他們基本管不了。
與北京同仁醫院距離很近的衛生部北京醫院,設立了室外吸煙處,在樓梯間,都懸掛了吸煙請到室外吸煙處的標識,并附上了控煙監督電話。記者在室外轉了一圈,只在花壇和臺階上找到零散的煙頭,也沒有看到有人聚集吸煙的情形。記者詢問工作人員得知,如果看到吸煙的人,會將他們請到室外,并在醫院周邊派專人監管。
上海
商業區煙頭滿地
上海實行全面控煙兩年有余。無煙區都張貼了禁煙標識,標明了統一監管電話;吸煙區則張貼“吸煙有害健康”提示,并聘請一線從業人員成立控煙督導員隊伍。這些舉措獲得了明顯的成績。如2011年,上海市各控煙監管部門共檢查各類公共場所459177家(次),責令整改4933家(次),整改到位率94.5%,立案處罰并罰款63家、個人4名,罰金共計151850元。
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商業區、公交車站等人群密集地,邊走邊吸的“游煙”屢見不鮮,網吧、娛樂、餐飲等控煙“重災區”依舊存在。
商業區:隨地可見煙頭亂扔。南京東路步行街是上海最繁忙的商業街之一。按規定,這條路沿線的商店、餐飲、酒店、娛樂等場所都是禁煙區。記者走訪了其中幾家店,發現室內基本無人抽煙。然而在馬路上,不少人邊走邊抽,怡然自得,還時不時把煙灰彈落在地上。市民黃小姐說:“煙味特別臭,感覺很不舒服。有時煙灰會順風飄到身上。”負責步行街保潔工作的環衛工人劉師傅也告訴記者,控煙條例沒有限制室外不能抽,因此他們偶爾會提醒抽煙者別亂扔煙頭,因為這算是“亂扔垃圾”,是要被罰款的。但每天打掃時,劉師傅還是能掃出很多煙頭。“公交汽車站、垃圾桶旁邊,經常有很多人圍著抽煙。有時,半天就能掃起來100多個煙頭。”就在他說話間,一輛外地牌照的私家車搖下窗戶,彈出一個煙頭,落在地上,車則呼嘯駛過。
酒吧:十個人有九個抽煙。2012年,上海市控煙工作開始啃“硬骨頭”,重點加大網吧、娛樂、餐飲等場所以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的控煙執法力度。記者在部分網吧、餐飲、娛樂場所中看到,吞云吐霧的“癮君子”仍時有出沒。記者在上海新天地某知名酒吧看到門口貼著禁煙標識。走進去后,記者詢問是否能抽煙,服務員馬上遞來一個煙灰缸,說只有左邊角落是無煙區,其他地方都能抽。
記者調查發現,上海不少小型飯店、酒吧完全不禁煙。在虹口區海寧路的某家小酒吧,吧臺服務生和顧客一起抽著。100多平方米的酒吧只有兩扇一米來寬的窗,大門半掩,室內霧蒙蒙的。呆了三四分鐘,記者就開始流淚。當問及為何這里不禁煙時,服務生回答:“來泡吧的,十個有九個是抽煙的。我們是小店,如果限制太多,不就是趕顧客嗎?”
2010年,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無煙上海”項目負責人鄭頻頻和研究生做過控煙前后的對比調查。他們在徐家匯、長寧區和閔行區分別選擇了10家網吧,實時測定細顆粒物濃度等反應抽煙情況的指標。“控煙前,在一些網吧內,桌上有煙盒打火機等煙具的顧客超過1/3。老板本人也說,沒法在房間內多呆。控煙后,我們又去調查。情況有所好轉,但細顆粒物濃度還是比較高。在10家店中,違法控煙條例的不少,但只有一家被罰了100元,還是因為消防設施有隱患。所以我們覺得控煙條例的威懾力還不夠。”鄭頻頻說,“我的體會是,控煙條例略微復雜。對餐館來說,還存在多少座位以上要設吸煙區的規定。既有禁煙,又有控煙,即使專業人士看了很多遍也記不住,更何況普通民眾。即使很多場所都貼了宣傳海報,但很多人還是不清楚究竟哪里能吸,哪里不能吸。”
廣州
KTV禁煙標識成擺設
早在2010年9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的廣州市控制吸煙條例就已正式實施,然而廣州是否能達到“十二五”期間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中的計劃五年內將逐步實現省級公共場所100%禁煙?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天河區各大商場、餐館、娛樂場所等地進行調查。
KTV和大排檔:全面禁煙成空談。在記者走訪過的十家商場中,每樓層均有明顯的禁煙標識,也沒有看到顧客在商場里吸煙。但是在其中3家商場的安全出口,記者卻聞到了刺鼻的煙味,樓道地板上也能看到隨意丟棄的煙頭。商場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發現有顧客吸煙時,都會立即提醒對方此處禁止吸煙,但是由于商場人流量太大,他們也很難做到全面禁煙。
KTV一直是廣州地區的主要娛樂方式,但是由于消費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加之部分地區工作人員的許可,娛樂場儼然已所成為禁煙工作最難開展的地方。記者走訪了5家KTV發現,昏暗的環境布置使得原本存在的禁煙標識基本成了擺設。而在其中一家KTV包廂內,一群青年男女正“口吐云霧”,工作人員在為這群客人倒酒水,房間地面與煙灰缸內均扔滿了煙頭。該KTV的負責人甚至表示:“我們這里本來就有香煙提供,怎么會去阻止他們在包廂內吸煙?”
大排檔也是有廣州地區“文化特色”的地方,5月21日晚上23點左右,天河區崗頂的一大排檔里,老板正一邊抽著煙,一邊給顧客找錢。此時大排檔的生意非常火暴,屋內的位置早已坐滿。老板嘴里的煙看似并未與此處的環境形成任何沖突,因為在場的每桌消費者也都在煙草和啤酒中談笑著。與大排檔不同的是,記者在走訪的6家中檔酒樓中發現,雖然在大廳內沒有消費者吸煙,但是在包廂里面顧客吸煙的情況仍然存在。記者了解到,據有關機構2011年的數據統計,廣州市需控煙(禁煙)的餐飲服務單位為33262間,已有28450間實行全面禁煙,4812間設置了吸煙區。一年來,市城管投訴服務專線共受理控煙舉報投訴1211宗,其中群眾對餐飲場所吸煙投訴最多,總共有751宗。
武漢
高校宿舍抽煙扎堆
去年5月1日,武漢市在室內公共場所禁煙行動全面實施。在頒布禁煙令滿一年之后,公共場所禁煙情況究竟如何?
高校宿舍:飲料瓶通常拿來做煙灰缸。在武昌某高校男生宿舍,傍晚時分學生陸陸續續打飯回來。小王對著電腦邊看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