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新網報道
嘉賓簡介:梁曉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公室主任
問:有媒體和專家認為控煙難點在于戒掉政府的“煙癮”,您怎么看?
答: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的控煙形勢。中國是煙草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們有相當長的種植和生產煙草的歷史,尤其是在我國西南部地區,云南、湖南、貴州等幾個省市種植的面積比較大,煙草產量也比較大。有很多農民和產業工人都是靠種植和加工煙葉為職業。有些家庭全家都是從事與煙草相關的工作。當地政府很大一部分財政收入來自煙草種植和生產,有些局部地區煙草業占當地財政收入比例相當大。放眼全球,很多國家的煙草種植和加工也是當地重要的財政和稅收來源。同時,我國的煙草產品也出口國外,也為創匯做出貢獻。從這個意義講,煙草種植、加工和銷售,的確是政府財政收入和稅收的一個來源。有些基層政府因為嘗到財政和稅收的甜頭,還在爭取擴大煙葉種植面積和擴大煙草產能。如果當前要完全停止煙草種植和加工這個產業,對當地經濟影響比較大。
但現有證據已表明,煙草對人類健康的損壞非常嚴重,由煙草致病和致死帶來的危害巨大。長遠看,政府從煙草生產和加工得到的利潤比煙草對人體的傷害,包括得病后付出的醫療費用和生命損失代價要小得多。所以我們希望政府盡快提高對煙草危害的認識,順應當前潮流,對煙草種植農民在政策上進行引導,改種其他有利于健康并有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對于煙草生產和加工,更要限制規模,做好產業轉變。當然,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期待各級政府戒掉“煙癮”。
問:目前影響我國控煙效果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我覺得中國控煙緩慢的原因,首先與我國煙民多有關,勸他們不在公共場所吸煙、戒煙比較難。另一方面是大家對危害認識不足,很多人不管是吸煙者,還是不吸煙者都沒有完全認識到煙草對健康的危害。從我們調查的報告可以發現,四分之三的人沒有認識到煙草對人體健康危害的嚴重性。吸煙者認為吸煙是個人嗜好,沒有意識到對自己的危害和二手煙對其他人的危害;不吸煙者則沒有理解到二手煙對自己的危害,沒有捍衛免受煙害的意識。
再其次,各級政府沒有將控制煙草危害的工作納入當地重要議事日程。其中,有部分政府財政收入主要源于煙草種植和生產,這些地方政府控煙動力更差。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認識有誤區,認為公共場所應禁煙,而工作場所就不應那么嚴厲。比如工廠辦公室等就不應禁止吸煙。再有,雖然衛生部門在控煙工作中做了不少工作,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也是吸煙者。醫務人員中對于煙草危害的認識還很欠缺。
此外,我國整體控煙隊伍還較弱,多數地方沒有控煙專業隊伍,正面宣傳力度不夠,執法監督力量更差。香港有一支100人的政府供養控煙執法隊伍,我們在中央一級不足百人從事控煙工作。
就衛生部門內部控煙能力來說,距離實際需要還相差很遠。當前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衛生監督系統、健康教育系統、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和醫療部門均承擔著控煙工作,但控煙能力普遍不足,缺乏我國煙草危害與人群健康密切相關的監測數據。此外,社會動員能力、提供戒煙服務的能力以及監督執法的能力還不夠。這些因素綜合造成我國控煙進展緩慢,控煙效果不明顯。
問:針對我國當前控煙難的問題,國外有哪些有效路徑可以借鑒?
答:2003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是衛生領域第一部國際法,現在已有175個國家簽署了這個條約。各締約國都在推進控煙工作。像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我國香港特區控煙工作都處世界領先地位,他們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另外,很多發展中國家也認識到控煙的重要性,比如南美烏拉圭是首個全面戒煙的國家,而且他們大幅提高煙草價格,在煙盒包裝上90%的面積印有警示圖形,同時提供戒煙服務,在三年期間每四個吸煙者中就有一個戒煙,吸煙率大幅度下降。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有兩個根本經驗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是嚴格的執法,其次就是群眾支持。就我們國家而言,控煙不是衛生部門一家的責任,需要政府引領,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