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生效,然而上述數字告訴我們的現實是,6年來控煙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我國依舊是世界上煙草生產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在7月12日召開的“2012年中國控煙論壇”上,專家學者、有關部委負責人再次聚在一起,探討中國的控煙乏力的原因及對策。
卷煙產量10年增加41% 青年吸煙比例增加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生效6年來,履約效果一直不明顯,如今,一些重要指標的變化甚至與公約要求背道而馳。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我國卷煙的生產量非但沒在減,還在節節攀升。2011年的卷煙產量跟十年前的2002年相比增加了41%。15到24歲男性和女性的吸煙率都呈增長趨勢。
立法空缺宣傳不足 控煙工作進展緩慢
我國控煙工作進展為何如此緩慢,甚至可以說是止步不前?韓啟德認為,立法空缺、宣傳不足是兩大原因。
韓啟德: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控制煙草危害的國家法律,這也是為什么我國全面禁止公共場所吸煙步履艱難,煙盒包裝上的“健康警示”圖片難產,煙草廣告不能全面禁止的重要原因。我國有關吸煙有害健康的知識傳播也還遠遠不夠,造成人們對吸煙和被動吸煙危害的認識嚴重不足。
經濟利益推動 煙草巨額利稅成難抑誘惑
此外,錯誤觀念也是制約控煙實施的枷鎖,一些人至今盲目相信科技力量,認為僅僅依靠技術革新就可以降低煙草帶來的傷害。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煙草業還要做大做強,還要科技興煙,還要搞所謂低焦油,WHO已經明確告知天下,不存在低危害的卷煙、低焦油的不等于低危害。
更重要的是,煙草業背后還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推動,每年高達幾千億元的利稅不可以說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2005年當年的煙草利稅是2400億。
煙草疾病引發經濟負擔或達稅收2.8倍
而可悲的是,煙草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實際上只是個美麗的幻影,眼前利益之后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加倍償還。
針對所謂的煙草能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錯誤論斷,論壇上,衛生部部長陳竺用實際數據予以了批駁。
衛生部部長陳竺:2008年,我國歸因于煙草的疾病經濟負擔就達到2237.2億元。更為嚴重的是,煙草危害后果一般在20到30年后顯現,很容易被短期內經濟指標所掩蓋。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20年后,社會為煙草危害付出的代價將是今天煙草稅收的2.8倍。
專家:將現有措施落實到位為控煙有效手段
那么,如何推動《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切實推行,真正降低吸煙對國人的傷害呢?胡鞍鋼認為,政府推動是第一要務。
胡鞍鋼: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檢查和審議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執行情況,并公布評估報告。第二,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通過關于全面控煙的公開決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推動全國各地各部門全面控煙。
梁曉峰警告說,中國吸煙產生的醫療費用和生產力損失正在逐年迅速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達到高峰,20年后將對醫療保險系統形成巨大壓力。與其他很多立竿見影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不同,因吸煙引發的疾病和死亡通常數年甚至數十年后方才顯現。中國男性因吸煙致病死亡的高峰估計將在2025年至2030年間出現。與此同時,中國將在2030年前后進入人口老齡化高峰,這兩個因素綜合作用會產生“壓垮”醫保系統的危險。將已經制定出來的措施落實到位是控煙最可操作、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梁曉峰:世界衛生組織實際上在去年聯合國大會預防和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秘書長的報告中說得很清楚,預防慢性病一共有十項有效措施。其中前四項都是與我們控煙有關系的。首先無煙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第二,關于煙草危害的警示,第三,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活動,第四,提高煙草和酒類的消費稅。
政府推動控煙 控煙將納入醫改統籌考慮
陳竺則認為,有關部門的積極作為也是推動《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我國順利推進的有效措施。
陳竺:控煙履約,衛生工作者責無旁貸。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將控煙履約工作放到深化醫改大局中去統籌考慮,積極推進。同時,組織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強大的控煙聯盟,切實保障廣大群眾身心健康。
陳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將控煙履約工作放到深化醫改大局中去統籌考慮,積極推進。
在控煙的道路上,我們說了很多,呼吁了很多,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不少的控煙措施,但我們回頭卻發現,控煙路上依舊是煙霧繚繞。的確,我們是需要繼續完善立法,是還需要摒棄畸形的煙草文化,但最為關鍵的是能像抵制煙癮那樣,抵制黑色GDP的誘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