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把煙民妖魔化
在首日執法行動中,執法聯合隊伍帶著媒體記者沖進KTV包間進行罰款執法引發了市民爭議,有人認為侵犯了個人隱私,有人則質疑其有暴力執法嫌疑。
對此,司馬春秋認為,“KTV包間屬于公共場所,沒有侵犯隱私之嫌。但執法隊伍帶著媒體記者拍照攝像的行為,則是一種暴力執法。即便是出于對控煙新規執法正面宣傳的需要,也不應該把煙民‘妖魔化’。我反對這種暴力執法方式。”
司馬春秋進一步提出,執法隊伍帶著媒體記者拍照攝像的執法行為容易引起“煙民”反感,也容易讓有一定群眾基礎的控煙條例新規被反感,這不利于控煙條例的推行。
運動式執法很難常態化
今年9月1日起,廣州正式實施罰款的控煙方式,發現違反控煙管理條例者,現場可直接罰款50元。
對此,司馬春秋認為很難長期維持高壓態勢,“罰款有利于落實控煙條例,特別是對特定場所的禁煙控煙效果將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但這種‘暴風驟雨’式的執法態勢難以長期維持,也難以長期保持高壓態勢。”
大洋網評論員萬慶濤也提出,現在這樣的執法方式讓人感覺是運動式的執法,如果改成常態式執法,效果會更好。
不過,廣州控煙新規能否常態化運作并取得預期效果?廣州控煙協會高級顧問、控煙研究專家江朝強對控煙的前景十分看好,“廣州控煙讓我想起了六七十年代的禁止隨地吐痰規定,當時通過罰款、街道衛生員勸導教育的方式,禁止隨地吐痰的陋習逐漸被人們所摒棄。”
政府應控制煙草產量
節目中,司馬春秋提出,控煙新規能否常態化運作,政府的責任更加凸顯。“一方面,需要加大宣傳陣勢,地球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買煙者、吸煙者仍不在少數,這說明煙草危害宣傳仍不到位;另一方面,要讓控煙政策深入人心,需要一個充分討論、充分醞釀的過程,香港的控煙效果之所以明顯,除了有嚴厲的罰款條例外,在控煙條例正式實施之前,市民對控煙該不該罰、怎么罰等進行激烈的討論,爭議的過程也是宣傳的過程。”
江朝強也呼吁:“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煙民。”他認為,政府在提高煙草稅、控制煙草產量、減少中低檔煙等方面可更有作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