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孔同:上海市《新聞晚報》記者
[評論員]
李光一:上海市《解放日報》記者、資深媒體人
龔丹韻:上海市《解放日報》觀點版記者
日前,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一份與東方網聯(lián)手開展的控煙輿情調查。結果顯示,七成網民認為飯店等場所管理方控煙意識薄弱,九成網民支持全市室內場所禁煙,并且步行街等人群聚集的戶外場所也應列入禁煙范圍。
孔同:接下來來看下一條新聞,九成網民認為步行街應禁煙。兩位支持嗎?
龔丹韻:支持。
李光一:現(xiàn)在最重要的應該禁的地方都沒禁,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虹橋二號航站樓,火車高鐵和地鐵的地方,有衛(wèi)生間,說起來是禁煙的,我每次到男衛(wèi)生間進去以后里面都是煙味,就會感到難過,就怕冬天的話上完衛(wèi)生間出來,衣服上吸的煙至少半個小時才能散去。
孔同:我特別討厭我的頭發(fā)上會有這個煙味。
李光一:我看到打掃衛(wèi)生的人在勸人家,很多人勸一句就不抽了,但是走了以后又再抽。大家發(fā)現(xiàn)上海軌道交通的衛(wèi)生間很多人也在里面抽煙,這個掛的禁令標志,后面告訴大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規(guī)定,如果抽煙的話可以處五天以下的拘留,有這條東西軌道交通抽煙要比火車少很多。一定要用強制的手段管他,才會服服帖帖,如果靠做柔性的工作,還不如撞墻算了。煙草公司垮臺只能證明人類的進步,中國是全世界煙民最多的,全中國煙草公司的利潤不足以覆蓋由于吸煙造成的對醫(yī)療資源造成的損害。我們現(xiàn)在希望香煙廠出來的人沒有這種光榮感,以后只能說我是保密工廠的,要有一種羞辱感,這才是社會對禁煙進步的標志,如果沒有鄙視的話要讓很多人自覺很困難,我們有了禁煙的法律,但是我們的執(zhí)行做不到位,我們能不能短時間內授權城管去管,罰了錢以后一半交給國庫,一半獎勵給城管,這樣也提高他們的收入,作為一個臨時性的措施,讓應該禁煙的地方把煙先禁掉,然后再擴大到步行街。
孔同:我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覺得真的挺悲哀的,不要說讓步行街要不要列入禁煙范圍,就是飯店說好了要禁煙了,大家經常去飯店的,會發(fā)覺是不是真的每個飯店都能夠做到里面沒有人抽煙呢?
龔丹韻:我的要求沒兩位那么高,中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如果沒有嚴罰到像新加坡這種地步是完全禁止不了的,禁煙也是相同的,我現(xiàn)在只想做到第一步,網民的輿論也好,新聞報道也好多一點輿論轟炸,讓大家至少抽煙的時候心里會明白其實不該抽,只不過無視了這個法律。
李光一:現(xiàn)在有相當多的人抽煙的時候沒有羞恥感,當年我們在馬路上吃東西,我們覺得也沒什么,現(xiàn)在我們覺得在公開場合一般很少在馬路上,公共場合吃各種東西。文明程度會提高的,但是作為煙民來講,要把煙民文明程度提高,抽香煙要找地方,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習慣了隨地抽,關鍵問題還是處罰不夠。
龔丹韻:在短時期內處罰跟不上的情況下,多一些新聞也蠻好的。
李光一:一些發(fā)達國家最近公布了一個規(guī)定,以后香煙的標志不能設計成非常漂亮,整個香煙就是要畫一個骷髏,香煙也有規(guī)定,現(xiàn)在香煙一包不能帶20支,只能帶19支,我們能不能賣20支的錢,但是只給19支,我們總要想一點辦法改游戲規(guī)則,這一支的錢能不能設立衛(wèi)生基金。
龔丹韻:對煙草的認識也越來越進步了,至少比十年多前要好多了。
孔同:不管是在輿論上,還是在新聞上,多少有點進步,能不能在禁煙的實際操作當中真正地管起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