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公共場所已經掛出“禁止吸煙”的標志牌
公共場所控煙情況如何?日前,10位江蘇鎮江市民評議員隨同鎮江市衛生局工作人員現場查看了公共場所控煙情況。大家發現,公共場所吸煙人少了,但敬煙等習俗依然難改。
公共場所 吸煙人在減少,但習俗難改
市民評議員近日在商業城看到,無煙單位的標志牌放在大門口的顯要位置,在一樓及地下超市,沒有發現煙頭和吸煙的市民。據商業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商業城自2003年起開始創建無煙商場,出臺了內部禁煙管理制度,要求員工在商場內不準吸煙,違反規定的予以辭退。規定出臺后,先后有兩名商場員工吸煙被抓,最后按規定予以開除。“此后,沒有人再敢碰吸煙這個高壓線了”。解決內部員工吸煙問題后,他們在顯要位置放置禁煙標識,要求柜臺工作人員及保安“人人負責,對吸煙市民予以勸阻”。這位負責人說,目前,鎮江市民在商場吸煙的越來越少。
當日,鎮江市一院外科大樓門診大廳前來就診的市民秩序井然,沒有看到騰云駕霧的煙民。門診大樓門口貼著禁煙醫院的標識,并且注明醫院的吸煙區為內科大樓前小花園。在一樓專門開辟的露天吸煙區,一些患者和家屬都聚集在這里“過把癮”。
在金山湖景賓館,門廳里張貼著戒煙的標識,餐桌上也都擺放著“禁止吸煙”的標識。據賓館負責人介紹,餐廳不提供煙缸等器具,服務員也會勸導一些市民不要吸煙,并設置了專門的吸煙室。但他坦言,在一些家宴、喜宴上,煙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仍不可或缺。而因為傳統習俗的原因,賓館方面也不能過分干涉,只能聽之任之。
鎮江市行政服務中心上午是辦事的高峰時段,評議員轉了一圈,沒有發現吸煙的市民。據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中心倡議做到禁煙區域無人吸煙,無煙蒂、煙灰,不擺放與吸煙有關的器具,不向來客敬煙、不接受來客敬煙等。同時,各窗口、處室及物業分別為窗口、辦公室和公共區域的第一責任人,每層樓落實禁煙監督員,對在禁止吸煙區域的吸煙者進行勸導。
衛生部門 禁煙規定偏軟,缺乏處罰手段
鎮江市政府副秘書長、衛生局局長林楓表示,近年來,鎮江市衛生部門通過“無煙單位”建設,各公共場所單位室內吸煙現象明顯減少,“無煙單位”建設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了解,從2006年開始,鎮江市以學校、醫療機構為切入點創建“無煙單位”。經過兩年的努力,“無煙單位”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鎮江市實驗小學等45所學校為“無煙單位”。初戰告捷后,鎮江市提出“到2010年底全市醫療衛生系統建成70%的無煙單位,到2011年上半年100%建成無煙單位”的目標。
目前,鎮江市正在加大控煙力度。到2011年5月底,全市139個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建成“無煙單位”,全部實行掛牌管理。同時,又新增公共場所無煙單位(場所)88家。今年,鎮江市繼續推動、拓展公共場所控煙,全市新申報公共場所無煙單位(場所)56家,并啟動了無煙學校和無煙機關試點建設工作。
鎮江市衛生監督所副所長朱慶安告訴記者,鎮江市里目前較大的公共場所如商場、賓館、飯店等控煙工作正在大力推進中,但與理想控煙環境還有相當距離。他表示,現在禁煙的相關規定偏軟,沒有有效的處罰手段,監督人員只能以勸導為主。而敬煙等習慣一時也難以改變,影響到控煙的效果。“控煙最關鍵是煙民的理解和配合,只有他們提高吸煙的危害性認識,控煙才能真正成為大家的共識”。
醫生 戒煙成功,主要靠自己的決心
鎮江市衛生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鎮江市18歲及以上居民現在吸煙率為23.8%,男性吸煙率更達52%,其中有43.4%的男性吸煙者為每天都吸,其中近一半的男性吸煙者為重型吸煙者(即每天吸煙達到20支以上)。
一旦吸煙后,戒煙也不易。據調查,鎮江市18歲以上男性居民戒煙率為22.3%,而在現在男性吸煙者中,表示有戒煙打算的僅為7.9%。據介紹,使用的戒煙方法中尼古丁貼片和口含片的使用率最高,其次為戒煙門診。
鎮江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按照《戒煙門診指南》要求,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均建立戒煙門診,配有戒煙醫生或護士,為吸煙者開展就診服務。
記者在鎮江市一院看到,醫院既有控煙門診,又有專門的戒煙門診,“但前來就診的市民并不是很多”。鎮江市一院呼吸科崔莉醫生表示,門診發現一些氣管炎、肺炎等患者,醫生都會勸導他們少抽煙。
她說,一些輔助戒煙的藥物和代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醫生發現,所有真正戒煙成功的煙民都說,“戒煙成功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決心”。
評議員建議,一方面政府應出臺相關規定,禁止向學生等未成年人出售香煙、禁止或限制香煙廣告,另一方面,吸煙者中沒有戒煙打算的比例較大,應發動各方力量,讓吸煙者充分認識吸煙的危害,盡早加入到戒煙者的行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