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政府辦公室超四成被動吸煙
抽樣調查顯示,近年來,北京市男性居民吸煙率仍保持較高水平,近4年來都穩定在40.5%至41.5%之間。2011年,北京仍有31.3%的人幾乎每天都接受被動吸煙,是2008年下降后的反彈。
同時,2011年,就全市被動吸煙的暴露場所而言,政府大樓或政府辦公室幾乎每天暴露于被動吸煙的比例最高,為42.28%,其次是工作的地方,暴露率為41.29%,而在被公眾詬病煙霧繚繞的餐廳和室內等候區的暴露率則最低,分別為34.48%和34.58%。
煙草在線網站一文顯示,“10%左右的煙民抽的都是高價禮品煙,這部分煙草銷售占到全部利潤的六成左右”。據一控煙專家介紹,其一項調查顯示,7%左右的煙民抽的是禮品煙,即價格高達每條數百至逾千元的一類煙,還有不足3%的人是既抽禮品煙,也自己買,抽高價煙的人中以官員、部委領導和企業領導居多,因此控煙從領導做起、斬斷禮品煙銷路“刻不容緩”。
舉措
百余國家機關將全撤煙缸
北京市愛衛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無煙機關打造工作將于今年春節后正式啟動,這是北京市控煙工作范圍繼無煙學校、無煙醫院后的又一次擴大,也是為北京市控煙立法中提出的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完全禁煙做鋪墊。
記者獲悉,中直機關、國資委等均在百余無煙機關名單之中。據了解,無煙機關的具體標準是:機關辦公大樓內全面禁煙,即無吸煙物品(煙缸、煙具、卷煙)、無人吸煙、無煙味、無煙頭煙灰。禁煙區域包括樓內所有場所;機關所有工作人員自覺不吸煙,不給他人散煙,不接受他人敬煙;機關大樓外設立室外吸煙區,機關工作人員和來訪者只能在室外吸煙區吸煙。
北京市愛衛會負責人表示,隨著無煙機關數量的增多,其無煙做法不僅將輻射到區縣機關,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禮品煙的銷量。
記者獲悉,國家部委中,衛生部是從2011年初就開始推行全面禁煙,其辦公樓內的吸煙區設在大樓外西南側。而在辦公樓里,禁煙標識隨處可見。推開衛生部傳達室的大門,迎面就能看見“衛生部機關室內所有區域禁止吸煙”的提示。辦公大樓的進門處,擺放著透明有機玻璃制作的禁煙提示牌。一樓大廳東西兩側的迎客沙發邊的每個茶幾上都有禁煙標識,沒有煙灰缸。
監督
自管抽查和公眾監督三位一體
與無煙醫院和無煙學校的打造不同,部委這樣“高端”的單位實現無煙,誰來監督?能否真正實現?對此,北京市愛衛會負責人表示,隨著市控煙立法工作的推進,打造室內無煙環境的倡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目前市愛衛會正在和部委進行溝通,一旦“加盟”無煙機關名單,則須按相關規定執行。
據介紹,目前,北京無煙機關的打造方案已經“出爐”,其中即包括對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據了解,目前,多數單位內都有控煙檢查員,在日常監督和檢查的同時,愛衛會的工作人員將不定期進行抽查。首醫大社會醫學科研室教授崔小波表示,實現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無煙需要各單位獎罰分明的政策,獎懲力度越大,控煙效果越明顯。
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工作,將《北京市控煙條例》擬列入2013年的立法計劃。在“北京市控煙條例專家建議稿中”提出新的執法機制的建設,除了執法主體和單位自身監督外,北京市還將鼓勵志愿者組織、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各種形式參與控煙工作,對在禁止吸煙場所發生的吸煙行為,公民應予以勸阻并及時向愛衛會舉報。
釋疑
室內吸煙的污染有多大
空氣污染比PM2.5大爆表更嚴重
“一支煙就可以讓室內PM2.5濃度上升到400,三支煙同時點燃,這個數字可以飆升至2000”,昨天,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獲悉,由其社會醫學教研室和環境衛生學教研室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室內吸煙導致的空氣污染比日前爆表的“950”嚴重得多,且顆粒含量均為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學物質。
首醫大社會醫學科研室教授崔小波介紹,PM2.5顆粒的直徑為頭發的1/20,主體含量在室內和室外的差異也比較大。大氣中PM2.5的主要來源是云霧狀的水蒸氣夾裹著污染物,包括汽車尾氣、冬季燒煤、發電及工業生產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但比較研究發現,室內PM2.5首要來自吸煙所造成的污染,以及做飯時產生的油氣殘留物等也會提高室內PM2.5的污染值。
在首醫大環境衛生實驗室完成的二手煙霧檢測試驗中,崔小波發現:在35平方米的室內密閉環境中,在距離吸煙者3米的情況下,第二名吸煙者點燃卷煙時,室內的PM2.5的濃度將從第一支煙點燃后的400污染值快速上升至800至1200,但當第三名吸煙者加入時,該污染值會上升至2000污染值及以上,“百姓家中單間居室面積多在20平方米左右,因此實際PM2.5濃度要比實驗室數據更高”。
“最可怕的是,受室內空氣流通限制,只有室內排風扇達到6級風力時,且南北通透的格局中,煙霧中的顆粒才可能被吹散”,崔小波說。
二手煙的危害有多大
長期吸二手煙患心臟病風險高
崔小波說,煙草煙霧的室內污染情況非常特殊,因為煙草煙霧是由復雜的有機物、煙草、加上各種添加劑、紙和過濾嘴,在高溫作用下產生的,這種煙霧由很多種氣體和微粒組成。據檢測,一支香煙燃燒后可產生70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氣態物質占煙氣總量的92%,顆粒狀物質占8%,因其顆粒物質量較輕,會隨空氣飄浮在室內,并附著在家具、沙發、人的皮膚等地方。
在數千種煙氣組分中,被認為對人體健康最有害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醛類等物質。研究時,崔小波把吸煙者吸入的煙稱為主流煙霧,而把飄浮在空氣中的煙霧,及可能被其他人重復吸入的稱為“側流煙霧”或二手煙,其中的化學物質沒有“主流煙霧”燃燒充分,因此其有害成分比主流煙霧還要高。
如一氧化碳的含量,側流煙霧是主流煙霧的5倍,焦油和煙堿是3倍,苯并芘是4倍,氨是46倍,亞硝胺是50倍,尼古丁是2倍甚至幾十倍。此外,甲醛、甲苯、丙酮、二氧化氮等的數值也很高。由此可見,不吸煙但難逃二手煙危害的家庭成員或辦公室一族的健康也受到嚴重損害。
“所以說,二手煙也會殺死人,但首先殺死的是心臟和肺部有病的病人,然后是老人和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短期二手煙暴露會使被動吸煙者血液變得黏稠,長期在家中或工作時二手煙暴露,會使不吸煙者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5%至30%”。
不吸煙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吸煙率降1.5%一年可節省8億元
吸煙率上升在“造福”煙草企業的同時,卻拖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后腿”,對于兩者間的“親密”關系,常年關注控煙工作的崔小波曾做過專項研究。
崔小波介紹,2008年,北京市的吸煙率由22.95%下降至21.46%,被動吸煙率由36.92%降至25.58%,因此當年戒煙者和每天遭受二手煙危害的人數共減少約28萬人,因吸煙主要造成的三種疾病分別是:肺癌、心臟病和呼吸道疾病,根據三者的死亡率和其中吸煙者及被動吸煙者的發病率推算出,一手煙和二手煙減少的死亡人數在1714至1832之間。
那么換算成經濟數字是多少呢?崔小波說,以醫療成本、死亡賠償、當年城鎮人口可支配收入等數據,可計算出,2008年,北京市控煙工作減少的人均死亡的價值損失約為37.78萬元。由此推算,總損失減少6.465億元至8.01億元間。
除了造成人群健康惡化、產生經濟負擔外,由“一支煙”引發的火災費用之巨也令人咋舌。根據2005和2006年統計,吸煙導致的火災平均為所有火災的15%,2008年,北京市的平均火災損失由24.6萬元降至17.3萬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