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如此高密度的提醒,男衛生間內仍是“煙霧繚繞”,一位小伙干脆站在指示牌下大口“品”煙。記者采訪了幾位剛從廁所出來的煙客,“忍不住,煙癮上來了,警示牌提醒也沒用。”
一位專門負責打掃衛生間的老伯告訴記者,現在的春運高峰期,他平均每天會掃出2紙簍的煙蒂。“這個還不算他們自己扔在紙簍和便池里面的哦。”他還特意向記者強調,“我因為身體不好,一年前戒煙了。可沒想到現在一年下來抽的二手煙也不少。”
汽車站站務服務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1年5月《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就明文規定,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這也就意味著候車室不能設立吸煙區。汽車站在候車廳內都設置了設置醒目的禁止吸煙警語和標志,還配備了專門的巡察員配合禁煙工作。他坦言,汽車站衛生間的吸煙問題讓他們很頭疼。
“為什么要來廁所抽呢,我們也是想將傷害降到最低。”另外一位煙民還向記者倒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記者在候車大廳觀察,在大廳內抽煙的人幾乎沒有。在隨機采訪的30多名男性乘客中,有六成以上是煙民。而對于記者提出的“煙癮上來,你會忍住不吸,去戶外吸煙,去衛生間吸煙,還是直接就在大廳吸煙?”的提問,90%人都選擇了去廁所吸煙。
“春節回家,都是大包小包的,又沒人幫我照看,我不可能去戶外吸煙的。”乘客楊先生說。而乘客小林卻認為,自己坐的是到四川的長途汽車,車廂內不能吸煙,一憋就是五六個小時。只好在開車前過足煙癮。
絕大多數乘客都和楊先生一樣,在道德、現實環境和煙癮的3股力量的拉扯下,選擇了衛生間這個他們自認為的“傷害最低的”地方。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