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君子”煙癮犯了隨處抽
4月16日中午,非客流高峰期,毫州市中心汽車站內乘客并不是很多,記者轉了一圈,發現有三位旅客手中夾著煙,不時深深吸上幾口,一副自我陶醉的樣子。等候區內,一男子剛點燃香煙,身旁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立刻提著行李避而遠之。
“離上車還有半個多小時呢,煙癮犯了沒控制住,不好意思,候車廳應該設個吸煙室。”看到有相機對準自己,一位吸煙者慌忙將煙頭丟在地上,用腳踩滅,解釋道。記者走訪了汽車站、火車站、醫院、網吧等公共場所,類似場景經常出現。
毫州市區解放軍像附近一網吧里門窗緊閉,光線昏暗,透過濃濃煙霧,記者看到一些年輕人正趴在電腦前玩游戲,不少人手里都夾著根香煙。“習慣了,大家都吸,玩游戲的都有這愛好。”一位小伙子告訴記者,為了吸根煙再跑到外面,耽誤時間,而且大家都在室內吸,他也就隨波逐流了。
“二手煙”危害市民意見大
在與公共場所內吸煙者的聊天中,記者發現不少人雖然知道自己吸煙對被動吸二手煙的人危害很大,可一旦煙癮犯了或是打發時間,卻少有顧及他人感受。對此,一些毫州市民意見很大。
“室內公共場所不吸煙,這不僅是一種文明舉止,更是對他人的尊重。”車站內,旅客孟蘭說,每次在公交站或在車站候車大廳,自己總會被迫吸“二手煙”,弄得滿身煙味。
據了解,對于被動吸二手煙的人來說,危害同樣很大,因為卷煙點燃時產生的煙霧中包含許多有毒有害物質,它們都具有致癌性。一旦煙霧在室內形成就很難加以清除,能持續危害他人的健康。
“禁煙令”有禁無罰落實難
去年5月1日,衛生部出臺的公共場所“禁煙令”正式實施,28個室內公共場所成為禁煙區,且這些場所不應設“吸煙區”。然而,近一年時間過去了,這種陋習為何屢禁不止?記者咨詢了毫州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一位工作人員說,有了“禁煙令”,公共場所也設立了醒目標志,但具體的處罰措施卻是空白,“禁煙”主要靠經營者內部管理。
采訪中,一些毫州市民提議是否能采取處罰措施,該工作人員說,經營者可以運用處罰策略,但它們多數還是以勸導為主。毫州市人民醫院黨辦主任郭春光告訴記者,為了打造無煙醫院,醫院保潔員當起了巡查員,護士長當起了督察員,并在病房、樓道設禁煙標志,制定宣傳欄宣傳禁煙知識,院內露天廣場設立固定吸煙區,效果很明顯,病區吸煙者大幅減少。
一些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表示,看到吸煙者,他們都會上前勸阻。創造公共場所無煙環境,不僅需要良好的法治環境,更離不開每一位公民的自律和他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