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全球醫院網》報道 在這項研究中,Coleman醫生回顧了以人群為基礎的北愛爾蘭BE注冊中的患者病歷記錄。這項注冊包含1993~2005年間該地區所有被診斷為柱狀上皮食管的成人患者,是“全球最大型的以人群為基礎的BE患者隊列之一”。然后,將該隊列與北愛爾蘭癌癥注冊相鏈接,研究者就可以確定前一注冊中的患者后來發生腺癌或未明確的食管惡性腫瘤以及胃賁門腺癌的情況。研究終點中不包含食管鱗狀細胞癌,結果計數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總共有3,167例BE患者被納入分析,總共隨訪23,692患者-年,最長隨訪16年,中位隨訪7.5年。
結果顯示,共有117例患者發生食管高度非典型增生、食管癌或胃賁門癌,其中包括70例食管腺癌或未明確的食道癌,10例胃賁門腺癌和37例食管高度非典型增生。自診斷BE至診斷癌癥或非典型增生之間的平均間隔為4.5年。在由BE發生病變進展的患者中,年齡介于50~60歲之間(P=0.003)、男性(P=0.001)以及Barrett節段長度33 cm(P=0.006)的比例,均顯著高于無進展患者。并且,進展患者在被診斷為BE時更多見低度或不確定的非典型增生(P<0.001)。
在可糾正的危險因素中,吸煙的權重最高。研究者校正人口統計學因素、有無低度非典型增生、反流綜合征和診斷時Barrett節段的長度等因素后發現,當時吸煙者較從不吸煙者的BE進展風險增加了1倍以上[風險率(HR)為2.02;95%置信區間(CI)為1.13~3.11]。吸煙斗者的風險更高,其BE進展風險較從未吸煙斗者增加近2倍(HR,2.95;95%CI,1.39~6.25)。所有當時吸煙者(無論吸煙斗還是紙煙)相對于不吸煙者的風險率為2.29(95%CI,1.32~4.00)。與之相反的是,攝入酒精與BE進展無關,即使在每周飲酒310個單位的患者中也未發現風險增高(HR,0.82;95%CI,0.41~1.62)。
研究者總結認為,吸煙可導致Barrett食管進展至胃腸道惡性疾病的風險顯著增高,Barrett食管患者應遵照現行指南積極預防癌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