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江河鎘超標,引發柳州市民搶購瓶裝飲用水
受訪專家/廣東省疾控中心環境與學校衛生所主管醫師 曲亞斌、吳和巖
近日,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備受關注,受污染水體鎘污染高峰值一度高達標準值80倍,污染事件波及河段長約300公里,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一時間,廣西下游的廣東人民也談“鎘”色變。記者從廣東省疾控中心了解到,廣東的飲用水尚未受到影響,一旦受到影響相關的應急機制就會相應啟動,不會讓公眾的健康受到威脅。相關專業人士提醒,和水中的鎘相比,來自食物和二手煙中的鎘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鎘超標危及腎臟骨骼健康
廣東省疾控中心環境與學校衛生所主管醫師曲亞斌和吳和巖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鎘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進入人體蓄積達到一定量后會產生不可逆的毒害作用。一是鎘的“靶器官”是腎臟,腎臟力圖排出鎘的時候,鎘對腎功能的損害會不斷加重;二是鎘進入細胞內不可逆轉地取代鈣,導致鈣流失,出現全身骨頭疼、骨軟化和骨折。此外,對呼吸、生殖、心血管、內分泌等方面也有危害。也有研究認為鎘可能有致癌性。據介紹,二十世紀30年代日本富山縣發生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鎘污染引起的全身骨軟化、骨頭疼,給當地居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深遠。
看到這里,有些讀者會心慌慌了。曲亞斌解釋說,公眾無需談“鎘”色變,鎘雖然對健康有害,也確實有因職業暴露而發生的“鎘中毒”病例,不過因為喝水而引起發病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的,若飲用水中鎘含量短時、輕度超標,并不會對身體有明確的急性損害。
廣東有鎘超標的應對措施
曲亞斌醫師介紹,飲用水的管理分幾個環節,水源的水質監測是環保部門,水廠的供水和供水管道的管理屬于建設和水務部門,而末梢水的衛生狀況則由衛生部門負責監測。自1985年,衛生部門已經把鎘列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監測項目,當時規定飲水中鎘的含量不超過0.01毫克每升,到2006年修訂該標準時,將鎘的標準限值調整為0.005毫克每升。據廣東省疾控中心去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廣東地區城市自來水中鎘含量的中位數要遠遠低于現行衛生標準限值。
廣東位于廣西下游,鎘污染水會否流到廣東?曲亞斌醫師解釋,根據環保部門的監測顯示廣東入境水未受到影響,衛生部門也對這次事件正進行密切關注,一旦廣東的水源受到影響,相關的應急機制就會啟動,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吸煙、吃內臟也會攝入鎘
吳和巖希望借羊城晚報提醒讀者,水并不是人體攝入鎘的主要來源,來自食物和煙的比例則要大得多。
他解釋,一個地區的土壤中若鎘本底值就比較高,那這個地區種植出來的莊稼和蔬菜都可能會鎘超標,比如前段時間的“鎘大米事件”。另外,如果動物吃了這些污染的莊稼和蔬菜,鎘通過食物鏈又到達了動物體內。有研究指出,貝殼、海鮮以及豬、牛、羊的肝、腎臟里面,比較容易含有重金屬鎘。湖北省衛生廳曾經公布的食品污染物監測情況中,動物腎臟檢出金屬鎘含量超標。
此外,有研究顯示,吸煙者每天攝入的鎘量約為2———20微克,而且他們吐出的二手煙中同樣含有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