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周六,店里的顧客人來人往很熱鬧。一位女顧客,在牛奶區左看右看,然后問道“老板,有沒有一大早麥香乳?”
“實在不好意思,您看看有一大早酸酸乳可以嗎?”
“不行啊,我兒子點名就要麥香味的,其他的買了也不能喝。”
“哦,那您稍等,我幫您問一下”
見推薦一大早其他品類顧客不接受,便撥通了離我家不遠的同行家的電話。
“小韓,店里有沒有一大早麥香牛奶?”
“有啊二嫂。”
“好的,一會我讓顧客過去”
放下電話,我告訴剛才的女顧客,離我家不遠的超市就有那種品牌的商品,讓她去那里拿。女顧客聽了有點不太理解的看了看我。
旁邊的有一位顧客問我:“你咋不進這種品牌呢?多一個品種不就多一個顧客?眼看把到手的顧客怎么讓給同行啊?”
就在這時,店里又來了一位男顧客,一進門就要一箱豐谷酒,還說是對門那家店主讓他過來的。剛才的顧客對我笑了笑,似乎明白了什么。
現在的顧客認為“同行是冤家”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喜歡兩家店鋪亂串,進了東家說西家的商品便宜,到了西家又說東家得便宜,兩家相互壓價。如果店主真的聽信了顧客的傳言,自動把價格降低以后又把怨氣遷怒于同行,打起了價格戰,就是中了顧客的計。之前我也吃過這樣的虧,后來發現這種做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兩敗俱傷,因此就跟同行協商,一種品牌多樣品種時,我們之間劃分進貨種類和渠道,不進同樣的貨,這樣各自就可以按照市場指導價銷售,不會把價格賣亂,不僅銷量上去了,還可以跟同行和平相處,市場秩序自然和諧平靜。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