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創業家》報道 果你不知道五道口棗糕王,肯定會詫異于這個場景:凜冽的寒風中,排起一條數十人的長隊,從店門口一直延伸到馬路上,阻斷了整條人行道,不時有人跺跺腳、裹裹身上的冬衣。玻璃窗那頭的姑娘沖著外頭眼巴巴的客人拋去一句簡短的安慰:“下一籠,五分鐘。”
棗糕王屬于河南人陳立。他的簡介是,年過40,純技術出身,做過工人、修過電器、賣過煙酒小吃,來京20年,語速飛快,基督徒,接起電話就急著掛電話。
他的這家小店擁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和復制能力—短短三年,北京冒出了近兩百家棗糕店,80%是棗糕王的加盟店。在五道口這片永遠夾雜著年輕的荷爾蒙和滄桑的歷史感的土地上,陳立走的是什么路數,讓自己小店門前總是人流如織?
從修電器到棗糕王
陳立還記得那個高中畢業來北京闖蕩的自己。
1988年9月,陳立來到現在“鳥巢”旁邊的長城機械廠,一門心思學技術討生活。他還記得當年流行反裝機,他在長城機械廠做了半年多車洗包膜和電氣焊之后,順利地成了一名技術工,并從1990年起,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出差生涯。
1993年,他決定出來單干,于是開始學家電維修,在五道口開了自己的家電維修小店。當年,他的小陳家電維修店對面還是大片老居民區,如今已變身為華清嘉園。那時,老居民區低廉的租金讓他和這間小店一起,相安無事地生活了10年,一直到2003年。
“到2003年,對面居民區拆了,電器價格也在下降。買電器便宜了,維修費也就上不去了,加上電器售后服務也都上去了,我才把這個老本行改了。”陳立回憶。他說甚至到現在都有附近的老人給他打電話,惦記著他是做家電維修的小陳。
2003年到2009年,陳立經歷了漫長的過渡期。他的小店做過煙酒,也做過煎餅小吃。久久鴨、面包、點心、南瓜糕、綠豆糕,他試了個遍,好在做什么也都有市場,于是也就不好不賴地維持下來。
下一個轉折點是2009年,五道口城鐵開通以后,人流量劇增,房租也成倍地往上竄。小生意已經不可能養活這個小店,于是他還得逼著自己轉型。之后是大家已經看到的故事。他的棗糕王這年開張了,開張頭一個月客人們就三三兩兩地排隊,三個月之后開始排起了十幾人的長隊,一直延續至今。
如今的陳立一開口就像在給加盟者講課,一秒鐘都不耽誤。采訪的末尾,他毫不含糊地在電話那頭說:“五道口這兒,從1992年底到現在,我都能給你說上它的變遷。包括周圍老結構、老環境,哪怕玉米地、小學、醫院、居民區、現在沒有的小道、主干道、紅綠燈,一些消失的地方,哪些是新蓋的、新增加的建筑,都不用翻資料,這些都在我腦子里。”
我希望能再跟他多聊聊五道口,他卻匆匆忙忙地要掛電話,似乎手頭永遠都有活兒讓他轉不過身:“跟你一聊就40分鐘,我實在有事。”
開棗糕店的這3年,陳立每天早晨六點半起床送孩子上學,7點多去店里安排事務。之后是講課、進貨、煮棗發酵,一天四趟送貨到店里—這些大致是白天需要做完的事。晚上需要準備第二天上午的事務,伺候完孩子10點多再去店里結賬,到家11點多,盤完賬夜里12點到1點入睡。
他把做棗糕的核心技術攥在手里,不申請專利,不申請商標。于是生活就在一天天地給各門店供應半成品原料,以及給遇到那蜿蜒的排隊大軍繼而淘金欲大增的人講課中度過。
棗糕生存術
我疑心連陳立自己都沒想到他的棗糕能火這么多年。
證據是,他至今都沒把棗糕王的品牌注冊,也沒有任何公司化運作。他的三居室既是住處也是工廠,他日復一日親自進貨、煮棗發酵,然后發往各個店面。他的運作模式還停留在作坊階段。
畢竟,類似的小吃有過太多先例。從蜂蜜大麻花到土掉渣燒餅,從八寶香烤鴨到綠豆餅,包括陳立此前嘗試過的各種小吃。風味小吃加盟的模式從來都是雷同的:開店促銷,買一斤送半斤,限購……加盟的事情他自己也干過,誰能知道這陣風能吹幾天?
陳立坦言,2009年北京已有十幾家棗糕店,但大都不成功,原因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東西沒做到位。“北京有幾家店我去看了看,包括稻香村。我分析了一下他們做的東西,都沒達到棗糕結構和性質的要求,所以質量上不去。說它沒達到要求,你得知道它毛病在哪兒。我發現有幾個方面的缺陷,比如涼了是腥的,吃完了嘴里有苦味,存放時間過短,吃到嘴里面發粘,軟綿度不夠等。針對這幾個方面,我就一一想辦法給它克服了。”
解決完技術問題后,陳立砍掉了小店里其他的煙酒小吃類貨品,開始只賣棗糕,并把其他同類小吃的促銷手段試驗了一遍。
“頭3個月做的量是現在的1/3。當時買的人不多,但是我量也低。我是逐漸根據人氣來加量,比如今天做的不夠賣,明天做的不夠賣,一個月、兩個月還是不夠賣,我才逐步達到最大日加工量。”陳立接著解釋,“生產12個小時,加工12個小時,再長工人受不了,操作空間利用率也最大化了。前年中秋節以后,我才開始完全利用空間,做到3年前三倍的量。”棗糕王在五道口的店面不過10來平米,除去滿屋子的設備和靠窗的一張桌子,僅夠兩個店員在里面轉身挪動。
你幾乎很難看到其他加盟店能重現五道口店的景象,于是類似饑餓營銷的手法也成就了五道口店的獨特口碑。
同樣是買一斤送半斤,同樣是集中加工半成品供貨,但由于客人在這里買到的總是剛出爐的棗糕,會感覺味道比其他店更好,于是不少客人重復購買,形成良性循環。
五道口店是陳立至今唯一的一家自營店面。他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明星店面+加盟授課。“我這個店每月成本7萬多,一年房租40多萬元,人工20多萬元。我大概教了三四年學員,總數有五六百人,平均兩三天教一個。”
他想盡辦法維系著五道口店的明星地位—小心翼翼而又熟門熟路地處理好店里店外各種人的關系,計算客戶的收入水平和自家成本利潤小心定價,并保證每一籠的棗糕味道都一模一樣。在吸引來加盟者的同時,投資人也開始頻頻出現,但現有的商業模式也在制約他把棗糕王做大。
“前年有人找我合作加盟,申請專利做注冊商標之類。這些需要精力去跑,注冊商標必須有廠房,場地要達標。我情況不太允許,三個孩子每天吃喝、寫作業什么的需要照顧;我的技術加盟,三天兩天要教一兩個徒弟;我進貨都是三五噸、十噸八噸的進,都要往店里拉貨;我住的地方和庫房都是一個三居室,不安全也不方便;我技術都是自己掌握,店里就是半成品兌在一塊烤完了賣而已,這一塊我沒敢用外人。前兩年有人找我,想過要做大、做公司,后來一拖就拖過去了,今年又是一樣,忙忙叨叨直到現在。”
最終,他帶著幾分老師的口吻在電話那頭對我總結說:“話說民以食為天,吃的喝的只有暫時性飽和,沒有過時,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單一的,它是縱向的,也是橫向的,方方面面你都考慮到了,該避免的避免,該調整的調整,你才能把一個事情不斷地往前做,由少做多,由小做大,由不信任做到有信任。做生意沒有回頭客,再高的利潤,再好的位置都不能夠做長久,這就是我做這個小生意的辦法。”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