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河北吳橋東北鄉一個叫作張家洼的小村子里,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鋪,它的名字叫做福來副食,它的主人,就是該村的農民郭福來。農民,店老板之外,郭福來在縣里還有一個響當當的頭銜——詩人。
我天生是個詩人
卻生活在農村
我把莊稼整理成
錯落有致的詩行
禾苗是我的詩句
只有勤勞才能
讓它茁壯成長
微風吹來
田野里充滿
涌動的詩思
細雨落下
在給我的詞句潤色
小鳥低飛
柔弱的翅膀
扇動我的修辭
艷陽普照
曬的我詩情豪邁
蝴蝶盤桓成
我詩歌的形象
這首詩,來自郭福來拆開的不用的煙盒。他把所有的煙盒都搜集起來,生意不忙的時候,就在上面寫寫畫畫。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文學寫作的癡戀。他對文學的愛,已經讓他忘記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已經不存在值不值的問題,因為愛,他快樂,他自足,他無怨無悔。
一生與書結緣
郭福來打小就喜歡讀書。趕集了,別的孩子都搶著要糖葫蘆,冰棍兒,唯獨他每次都是拽著大人去街頭的新華書店去買小人書,買回來一遍一遍地看,不懂了就滿世界問。最常去的,是村子里的合作社,合作社門前是一塊很開闊的空地,有一個老頭圓臉,禿頭錚亮,講起故事來怎么聽怎么像說書的袁闊成,后來才知道他年輕在文工團工作,他會說山東快書,會唱大鼓,講到情緒激昂處眼瞪得像張飛,講到悲痛處嘴咧的像苦瓜,他一來,郭福來就寸步不離地守著他,聽到忘了吃飯。聽不過癮,就按說書的內容找書去郭福來的大爺在這個家族里唯一一個上大學的,家里攢了一柜子書,有紅樓夢,濟公傳,水滸,福爾摩斯偵探集等等。父母那時候不愿意讓他把精力投到讀閑書上,郭福來就躲在被窩里拿手電筒看,放學不回家到河沿邊上讀一會兒,澆地的時候,湊著月亮光看,用了不少計謀。初中輟學后,他先是干瓦匠活,后來是賣菜,最后開了這個小鋪。手里有錢了,買的書塞滿了兩櫥柜。
醉心文學創作
腹有詩書氣自華,多年的積淀,使郭福來詩如泉涌,他的作品被許多文學報刊爭相采用,吸引了眾多的粉絲,并于去年被推選為本縣詩詞協會理事,負責詩詞作品的編輯和指導工作。大家看到,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一種習慣,那就是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這使他的詩歌變得更加清新隨意,真摯淳樸。他的詩歌崇尚一種自由的傾訴,一種自然的表達,一種向上的心情,一種向善的情懷,那淺淺的文字,淡淡的情愫,折射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信念。起先,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他的生意并不太好。但文學的性情支撐了他堅持下去,讓他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他把誠信經營,善心服務作為立店之本,從書中找生意經,從文學中平衡心態,他的生活因詩歌變得豐富而充實,他的生意因寫作而提升了質量。
為夢上下求索
郭福來有兩個夢,一個是開一家大超市,一個就是寫出更好的詩。為了這兩個夢,我們看到,在冰天雪地里,他一大早就裹著大衣,騎著摩托車到縣城來采購;為了這兩個夢,我們看到,在陰雨連綿里,他展開又一張煙盒,匆匆寫下剛來的靈感。他對來買東西的鄉親們說:“人總得有個愛好,看看書,寫寫詩,比張家長李家短地拉閑話強,比仨一群倆一伙地打麻將耍錢更強。鄉親們都說,郭福來有文化,通情理,對家人非常好,鄰里之間,兄弟之間處得非常融洽,是周圍三里五鄉出了名的好人,為人處事就是讓人覺得舒服,所以大家買啥東西就算多跑幾步路,也愿意到他這來買。
新年里,郭福來又寫下一首詩:
在河水被太陽曬瘦的時候
我正望著遠方的云
盼雨水像
我的詩思一樣
給大地來個傾盆
當黃澄澄的玉米飽滿滿
當彎腰腰的谷穗沉甸甸
當白花花的棉花呲牙牙
當滾圓圓的蘋果紅臉臉
我的詩歌也耐不住
秋陽的熱烈
秋風的溫柔
趕趟似的
紛紛成熟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