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有天,我們店新來的導購員被一個男顧客大聲地質問:“你怎么能這么說話!”原來,男人來為他六個月大寶寶買米粉,同事竟指著他選的那種米粉說,那種米粉很少給寶寶吃的,人家買來都是喂小狗的。男人聽了特別不高興,非要拉她去見領導。
我趕緊攔住男人,說:“哥們,大人不計小人過。我是她的領導,有什么話您跟我說好么?你看人家小丫頭都快哭了,她已經知道錯了,咱就算了。這丫頭我知道,說話比較直,心眼卻是好的。您看這邊,我們這兩天進了一個牌子米粉,正在搞新品促銷,質量確實比那款要好很多。她就是這個意思,您今天剛好趕上了,落得實惠。您一定別往心里去,我保證她確實是好意,就是不會說話。要不,我給您拿兩袋試試?” 經過我的一番道歉,男人最后總算消了氣,買了兩袋米粉走了。
中國自古重禮,商業機構都安排有禮儀課程,社交禮儀代表了對人的尊重,是人與人溝通交往的橋梁。不恰當的語言、行為,甚至表情,都會給人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因為言語失誤給顧客帶來不滿,更是于生意不利。所以,精明的老板都會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從一個微笑開始,讓顧客時刻感受到春天般得溫暖。
曾經有位老板口無遮攔,在很多顧客前談論農民工的種種不好,惹得很多顧客都離他而去,因為他們從這老板無意識的一番話里就看出了一個人的品行好壞。
當然,也不排除口誤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要安撫顧客的不滿情緒,以真誠的笑臉面對顧客,可以試著岔開話題。這時候正在氣頭上的顧客也許不會搭理我們。如果手頭有小贈品的話趕快拿出一個送給顧客,把顧客哄的開心了也就好說了。同時,以過來人的身份給顧客一些誠懇的建議,顧客應該容易接受。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