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環球在線報道 外資零售在品牌、管理、機制、資本4方面享受的“紅利”正逐漸喪失。中國本土區域性零售商或者以大型城市為核心的本土零售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細耕耘,然后往下沉,并同步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統,獲得了良好的成長。
龍年伊始,零售行業專家對“十二五”期間國內超市零售業走向紛紛發表看法。他們認為,如果縱觀全國,而不僅僅局限于一二線城市,從內外資力量對比來看,未來幾年或許成為雙方實力博弈的轉折點。更有觀點認為,由于外資零售在品牌、管理、機制、資本4方面曾經擁有和享受的“紅利”正在逐步喪失,未來內資全面反超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外資零售在華10多年一路高歌猛進的勢頭或將終結。
并非完全由外資唱主角
第一零售網創始人丁利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中國零售市場并非完全由外資唱主角,比如百貨向來就是中資更強大,而家電零售領域更無爭議。但在超市大賣場這個外資表現最搶眼的業態領域,未來中外資力量如何消長、競爭格局如何演變將引人注目。
他說,無論家樂福模式還是沃爾瑪模式,在中國均遇到一些問題,所謂“擴張的瓶頸”。盡管它們依然保持百分之二三十以上的年增長,但單店效益在下降,管理上也出現問題。
家樂福以店長為核心,因擴張速度過快造成失控,標準和質量下降,收權設立區域采購中心,又與其傳統模式(文化)發生矛盾,由此導致人員流失,單店營業額下滑,管理水準下降。
沃爾瑪以總部為核心,但它在中國又不像其在美國本土那樣有高度發達的供應鏈體系,造成其單店效益低、競爭力差。它開始嘗試放權,又與其文化模式相違背,導致重慶門店出現問題。
外資超市零售企業的顧此失彼給中國本土的區域性零售商或者以大型城市為核心的本土零售商提供了機會,他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細耕耘,然后往下沉,并同步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統,同時因為避開了家樂福和沃爾瑪的鋒芒,獲得了良好的成長,找到了自身的發展方式。
他說,世界經濟大格局的變化對國內零售行業的意義,其表現將是天平或許向內資傾斜。外資零售巨頭們因為其本土發生財務困難,反而為中國的零售企業提供了喘息及反超的機會。“棋盤”已在悄然生變。“今后,中外零售企業將勢均力敵,而且本土甚或要略勝一籌,開始占據上風,”丁利國斷言。
上海尚益咨詢總經理胡春才則認為,2011年接連發生的一些事情,如家樂福、沃爾瑪、樂購三大外資零售巨頭中國區負責人紛紛換帥極具象征意義,外資這幾年在中國快速擴張透支了其在華發展潛力。
民營零售優勢開始顯現
胡春才表示,他看好區域性民營零售龍頭企業。他認為即便在外資零售巨頭的圍剿下,這些企業憑借自己的特有優勢仍然會快速發展,他們在市場上的份額不僅不會萎縮,甚至有可能有較明顯的上升。如果他們揚長避短,反超外資將指日可待。他表示,之所以下此定論是因為外資超市企業在品牌、管理、機制、資本4個方面享受的“紅利”正在逐漸喪失,相反民營零售的優勢開始凸顯。
胡春才談到,在過去的15年中外資零售企業充分享受到了這4種紅利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在品牌紅利方面,外資零售過去總是特別受到國內商業地產的青睞,為延請入駐,后者給予他們的優惠條件遠遠高于內資企業;但是最近這一兩年,即便是在三四線城市,對外企的盲目崇拜似乎已經淡化了許多,這也就意味著外企的品牌紅利差不多要透支完了。
第二是管理紅利。像家樂福在科學化銷售和精細化管理方面樹立了典范;但15年來,伴隨著無數人才由外企流向內資企業,外資賣場依托管理紅利獲得的超額壟斷利潤已經被內資企業逐漸地分享和稀釋了。
第三是機制紅利。過去,相對于內資企業,外資零售的員工待遇要高很多,而且外資零售在幫助員工成長方面非常舍得投入,這樣使得外企能夠不斷地吸收業內的頂尖人才;然而現在,外資零售顯現出在機制方面的短板,因為高管在外企很容易碰到天花板,像沃爾瑪和家樂福都曾借故大幅裁減中高層。
第四是資本紅利。由于外企大多是在國外的上市公司,可以很方便地融資;然而,這幾年伴隨蘇寧、國美、物美、步步高、人人樂、永輝、永輝、寧波三江等一大批民營企業的上市,內資企業也可以很順利地獲得資本的支撐了,而且融資規模絲毫不遜色。“隨著外資零售在品牌紅利、管理紅利、機制紅利、資本紅利等4個方面的逐漸走低,而內資企業,特別是那些區域型的龍頭零售企業在這4個方面與外企的差距快速地縮小,一切將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胡春才表示。
他進一步分析:作為品牌紅利、管理紅利和資本紅利,內資要超越外企的難度還是不小的,但是在這3個方面最大限度地接近外企,這還是很容易做到的。與此同時,內資企業,特別是那些民營企業,一旦他們發現可以更好地培育自己的機制紅利,并將這種紅利發揮到極致狀態的時候,民營的區域零售企業在業內的角色地位就決然不一樣了。
雖然如此,但丁利國仍然不忘給本土零售企業提出忠告,稱不可盲目樂觀。他說:“假如沃爾瑪們繼續密集開店,數量達到足夠規模,并搭建起高效快捷的全國性物流配送體系,其競爭力將非常可怕。”另外,就快時尚消費品零售行業看,外資發展速度也超過20%,而本土的則相對遜色得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