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今年是第30個“消費者權益日”。 這一國際日最先由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于1983年確定,以擴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重視。今年,3.15的主題是“消費與安全”。消費維權,不僅和消費者息息相關,而且和上游的供應商零售客戶亦緊密相連。那么,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的零售如何正確對待,們有什么說法呢?讓我們走近市場,來聽聽他們的理解---
零售客戶:蘇益民
觀點:食品安全我們責無旁貸
現在的食品安全,不僅是消費者,而且也令我們商家防不勝防,三氯氰胺、瘦肉精、果蔬農藥殘留、非食品添加劑在食品行業使用,小作坊生產制作的有毒有害不衛生食品,餐飲業安全監管不力等,時時在向食品安全敲響警鐘。面對食品安全,不僅消費者要維權,我們商家也要擦亮眼睛,把不合格的食品拒之于門外。不然,消費者受害,我們商家的信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我認為,要還消費者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我們商家首先要把好關口,做好清源堵漏工作,不能為一點眼前小利而棄消費者的利益不顧,害了別人,損了自己。現在的許多食品,特別是一些糕點糖果類的商品生產廠家非常多,更有一些小作坊的產品魚目混珠,這些“三無”類的商品不僅安全保證不了,其他的指標亦不牢靠。因此,為了自身的經營安全,我們商家最好是銷售一些品牌的商品。現在消費者維權意識很強,一旦因為商家疏于防范,就有可能使自己處于被動。作為商家,我們既是經營者,同時也是消費者,應該從自身的角度為顧客著想。另外,要利用直接面對市場這個有利的條件,擔當起市場監督員的角色,只有大家都積極參與,才能把食品安全隱患拒之于門外。
當然,僅靠我們商家和消費者個人也很難把這項工作落實到位。為了保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作為我們商家,我認為食品安全的監管必須從源頭抓起,從食品生產抓起,多管齊下從源頭流通環節到市場形成一條龍監管,我們商家要把握好最后關口,不讓帶著隱患的食品流到消費者手中。同時,我認為,行政執法部門必須建立有效的常態化的制度監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必須聯合執法,從重嚴懲,加大違法者違法成本,堅決反對以罰款了事,主張罰刑并舉,一個都不可少。發揮媒體、廣大人民群眾監督作用,打好食品安全保衛戰,還消費者一個晴朗的消費天空。
零售客戶:萬紅春
觀點:顧客購買放心商品是我們的職責
“消費者權益日”既是檢驗,也是動力。不管對零售客戶還是對廣大消費者而言,都是件好事情。但我認為,不要把思維定勢在某一個日子里,而是要長期地堅持。因為,我們零售客戶的銷售是件長期的事情,你要是在某一天只關心消費者,讓消費者購買到放心的商品,這樣,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衣食住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說,在我們的心里,要有一種長期的意識,做到天天3.15,歲歲權益日。
讓顧客購買到放心的商品,不僅考量商家的良知,也考量著商家對社會、對廣大民眾的責任。在現實的經營銷售工作中,僅靠消費者發現問題來維權,力量顯然是不夠的,還要我們商家增加責任意識,切身地為顧客著想,愛惜自己的名譽。要把“消費者權益日”當作是一次契機和自我檢索的機會,每一位商家都要擔當起社會責任,切實把“消費和安全”這個主題落到實處,而不能為了個人謀利而置消費者的利益于不顧,謀取不正當的利益。真正把“消費者權益日”做到長效化、持續化、制度化。
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也是在維護商家的口碑。商家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首先,要讓顧客明白消費,放心消費。不以一己之利行事,不以一己之利待人,不蒙騙顧客,不欺老騙少。其次,要杜絕假冒偽劣產品。賣真貨、售真品、說真話,自覺維護顧客權益、維護消費者權益,樹好形象。另外,我們零售客戶,要緊緊圍繞今年的主題,大力營造和諧的消費氛圍,做一個對社會、對顧客、對自己負責作的、有良知的商人。
讓顧客放心消費,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到行動中。隨著消費高峰過后,淡季來臨,我們零售客戶或多或少地會有少量的庫存滯留。為了真正使顧客放心消費,要加大庫存商品的檢查力度,對一些已經到保質期,或者過保質期的商品,要堅決下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消費者權益,為打造和諧的消費大市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零售客戶:朱國遠
觀點:超值服務讓顧客找到做“上帝”的感覺
其實,尊重消費者的權利,并不僅僅停留在讓顧客放心消費,為顧客提供安全的商品。還要我們零售商家為顧客提供及時周到地服務,讓他們真正體驗到做“上帝”的感覺。許多商家都會把“顧客是上帝”掛在口頭上,很難落實到真正地行動上。
為顧客提供超值的貼心服務,也是維護消費者利益的體現。開門做生意,搞好服務是做好生意,贏得良好口碑的基礎。“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作為我們每一個商家,要營造良好的服務氛圍,為“權益日”添磚加瓦,錦上添花。
搞好服務工作,也是我們零售客戶對顧客的一種負責的態度。在顧客的消費過程中,要盡心、盡力、盡責地做好產品介紹、功效、使用其他等等方面的知識,全力地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在賣場的硬件和軟件上下功夫,做到硬件要硬,軟件不軟,為顧客打造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服務空間,使顧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還要在賣場的軟環境上下功夫,搞好賣場氛圍的營造,為顧客提供便利,也是服務的關鍵。
同時,要搞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務。不要把“消費者權益日”當成是一個口號,一個階段性的工作,要把“消費與安全”當成是長期需要堅持信條來堅持,做到長抓不懈。我認為,這里所說的安全,不僅僅為顧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品,也要為顧客提供一個安全的購物環境,比如顧客購物前的存車安全,購物時的存包安全,商品的擺放安全等等,要讓顧客前來購物在心理上有一種安全感,有一種賓至如歸的心理。
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不能僅僅體現在明碼實價、貨真價實上面,而忽視了售后服務工作。每次來購買商品的顧客,他們有的對商品并不了解,有的是一知半解,有的純屬是向商家來討教,在這種情況下,商家要及時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及時掌握顧客的使用信息,及時為顧客指點迷津,讓商品真正發揮好功效,讓顧客真正滿意。
零售客戶:張健康
觀點:認真對待每一位顧客
我們零售客戶整天面對的是市場,服務的是顧客。要把“消費與安全”這個口號落到實處,我想還是要從滿足顧客和市場的需求出發,組織一些市場和顧客必需的商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在組織貨源的同時,要保質保量,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舒心,才是尊重消費者,尊重這個具有很大意義日子。
因此,我認為,作為我們一個小個體的零售客戶,要把自己融入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大行動上來。要抱著對社會負責、對顧客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服務好每一位顧客。真正把“顧客是上帝”的口號落實到為每一位消費者服務中去。
其次,要認真對待每一位顧客,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消費者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其實,我認為,消費者權益日的發起,并非叫零售商家只做“一日之功”,而是要利用這個節日,在零售商家的心目中營造一種長期的“維權”思想。要我們商家時時記住維護消費者權益也是在維護整個社會的權益,維護我們這個和諧的大環境。在日常的銷售中,要銷售一些貨真價實的商品,推介好每一件商品,營造一種和諧的客我氛圍,讓顧客來得舒心,走得放心,買得寬心,無后顧之憂。
再次,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就是要盡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對商品或服務的需求,對顧客有責任心、愛心和包容之心。我們要把“3.15”這個主題深化,在日常經營中,要以“3.15”為準繩,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以滿足顧客的需求為己任,做個對顧客、對社會有責任心的零售人,并利用好這個機會,樹立良好的經營和社會形象。一個社會形象好、顧客口碑佳的零售客戶,首先對人、對事要抱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其次要善于換位思考,不能一廂情愿;第三是要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
零售客戶:楊育林
觀點:爭當維權先鋒,為社會營造和諧
消費維權,我們零售客戶不能“軟抵抗”,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而是要積極地投身其中,為穩定市場出力,為營造社會和諧助推。
我們一些零售同行,一提消費維權,就心存顧慮,以為是讓消費者來“革”商家的 “命”,心理上就存在著一種抵觸情緒。其實,讓消費者擦亮眼睛,可以更好地監督我們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為社會服務。這不僅對于商家,更對于消費者和整個社會是一個好舉措,是一個社會的進步體現。
作為一名為顧客提供服務的商家,我們不僅是供應商、服務商,同時也是一名消費者。因此,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和觀念,只有上下擰成一股繩,揚正氣,樹新風,真正把維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國家利益的理念落到實處,讓和諧之花綻放。我們整個社會才能在這種良好的風氣下健康運轉。
因此,我們零售客戶就要實實在在地為消費者著想,傾聽消費者的心里話,為消費者分憂解難。這些,都是關心消費者、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具體體現。作為零售終端的一份子,我們不能只把維權放在嘴,而要落實到行動上,不能口是心非,更不能有抵觸情緒。亦不要去打擊支持這項行動的零售同行們。要把自己的言行,統一到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消費服務和周到的貼心服務上,抵制社會不正之風,杜絕安全隱患,和一些無良商家和無良產品劃清界線。不給這一類商家和商品提供流向市場,流向消費者的便利。一是要自覺抵制一些“三無”產品,“三無”產品流向市場,和我們許多同行們提供的便利有著絕對的關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