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證網報道 一邊是研究報告將某些公司的蘋果供應商身份、提供的產品以及相關業務占比,說得繪聲繪色,擲地有聲;另一邊是相關上市公司在公開信息披露中,對“蘋果供應商”只字不提,令普通投資者無法從公開信息中獲得準確信息。
透過蘋果公布的156家供應商名單,結合2011年報披露的情況并參考相關研究報告,我們對當前A股上市公司中一些“隱形”蘋果概念進行了推理和求證。撇開研究報告數據準確與否不說,僅就他們提及的相關上市公司是否進入蘋果供應鏈來看,券商說法基本靠譜。而這樣的結果也證實,部分機構投資者及其研究報告的消費者算得上是“內幕”知情人和受益人。相較之下,由于處于“信息場”的邊緣,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不得不承受這種“信息不對稱”或者說信息弱勢,所帶來的決策上的時滯風險。
對于出現這種信息不對稱現象,并最終導致有失公允的投資氛圍,與上市公司進行選擇性披露密切相關。
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曾這樣向記者表述,“蘋果概念”對市場的影響力很大,對于一些在股價方面有訴求的人來說是個“好東西”。對于券商研究員來說,能夠拿到這樣的信息,直接決定了研究報告的含金量;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身邊圍繞這么一批市場影響力巨大的明星研究員,無論是在維護公司股價方面,還是配合公司經營上都是大有裨益。出于種種考慮,有些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會主動或被動地向現場調研人員透露公司與蘋果的有關商業情況。
選擇性披露行為是造成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的重要原因,而蘋果的施壓亦對上市公司在供應商身份披露上的集體“失語”有較大影響。調查發現,蘋果要求所有供應商與其簽訂保密協議,對相關產品的外觀、型號、技術指標、訂單數量等保密;蘋果甚至對供應商身份的披露程序也提出了嚴格要求,即在蘋果沒有公開這些供應商名字之前,相關公司不得對外公開這一信息。
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有關方面保守適當的商業秘密無可非議;但是,在不涉及核心機密的情況下,作為上市公司的中小股東理應獲知企業的下游信息,企業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關系到全體投資者的利益。任何商業“禁忌”都不應該成為讓投資者承受“信息不對稱”之痛的理由。
而且,進入蘋果供應鏈并不意味著傍上了“大款”,蘋果供應商身份已不是一頂金色“光環”,蘋果公司通過高毛利促進下游產能提升,然后進行壓價的現象已不鮮見。現實中,很多公司因為“蘋果效應”,短期內業績增長;但背靠大樹并不好乘涼,A股公司已經出現因為競爭加劇,造成企業向蘋果供貨減少、毛利降低,進而業績暴跌的案例。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其對自身的供應商身份遮遮掩掩,不如靠提升產品競爭力、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來得實在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