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南方都市報》報道 11月4日的《天府早報》報道說,國內市場上銷售的許多產品,尤其是奢侈品比外國貴。據該報道測算,中國內地奢侈品的平均價格比美國高51%。在專業的眼光看來,這個測算是否準確很值得懷疑,因為這太籠統了,既沒有說明數據來源、計算方式,也沒有對奢侈品進行定義和分類,這樣籠統的比較在經濟學上沒有太大的意義。
當然,報道涉及到這么多商品和這么大價差的事實,作為新聞記錄對普通中國人的生活感受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市場不是經濟學的邏輯和冰冷的數據構成的,而是在直觀運行之中體現的,尤其是涉及到民生的問題上,市場行為是在消費者日常支出之中發生的。
比如文章提到的星巴克在美國就不是奢侈品而是一家經濟型連鎖咖啡店。中國人的平均收入比美國低,卻在這種普通的消費場多支付75%的價格,這看上去的確像是市場上的不合理行為,夸大一點說這是跨國企業對中國普通消費者的不公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單獨分析消費心理學,認為這是國內城市小資情結濃厚的消費者造成的市場偏差,是追求外來消費習慣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品牌效果,似乎也能夠說得過去;但這樣的解釋,并不能充分涵蓋中美各種商品的價差。尤其不能解釋為什么茅臺酒、中華煙這種大概只有中國人才追逐的真正的奢侈品,國內國外也是兩種價格,而且是國外也低于國內呢!
報道之中即便只算是簡單枚舉的商品,也涉及到了多個產品種類,這些產品既有真正的奢侈品,也有一些較為普通的商品,有產自國外的,也有本土的,但價格的巨大差距卻都存在,而總是國外低于國內。這樣的悖論是怎么形成的呢?若是按照經濟學闡述的市場價格理論來分析這種現象,中國消費者面臨的產品價格總是高于美國市場就不會是市場運行產生的價格錯誤,也不會是中國消費者不理性,沒有正確選擇商品的能力。因為市場的價格一般而言是長期均衡的,尤其是全球貿易一體化的今天,跨境的價格差距總是會被日益加強的國際貿易消融。
舉例來說,現在星巴克比較貴像奢侈品,但同為普通連鎖經營的肯德基就未必貴得那么離譜,尤其是和美國相比差距可能就沒有這么大。美國的肯德基出售的汽水價格甚至高于中國大陸。這里的原因值得思考。這不僅是市場的效應,也有企業在中國和美國市場定位不同的因素。星巴克是咖啡館,雖然今天在中國有一定的時尚效果,但成為中國主流的消費方式可能尚未到來。而肯德基就不同了,它不過是做得很好的許多快餐店之一。對比肯德基,星巴克的中國市場之旅還早。它的市場定位不同于它在美國的普通,那是因為中國的生活水平和美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就像早些年溫飽尚未解決的中國人吃一頓肯德基麥當勞算是打牙祭那樣,現在中國人去星巴克還是有點時尚的,盡管比美國貴了不少,但這里沒有什么特別不公平的地方,宏觀說就是生活方式轉變的過程,而微觀看是星巴克中國市場的經營定位。
中國消費者進星巴克支付更貴的價格,是中國和美國社會發展的差距,生活質量的差距,而不是市場價格的錯誤。知道這點,也就知道茅臺酒和中華煙為什么在國外便宜,國內貴了,因為發達國家尚未形成對茅臺酒和中華煙的認同,還包括中國市場體制的因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以外貿立國良以久也!茅臺酒中華煙這些在國內供不應求的奢侈品,即使不出口日子也很好過,中國國內市場足夠大了。但煙酒在中國的稅負是相當高的,因此就煙酒企業的利潤而言,也許到國外銷售可能會高于在國內銷售,因為那樣它們可以免稅和拿到鼓勵出口的退稅。
總之,中美之間各類商品的價格差距是客觀事實,有的是因為中國體制原因造成的,比如稅收制度,比如進出口的審批制度;有的是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定位造成的,但這些市場和體制諸多原因的背后,還需要認清這種價差形成的復雜歷史條件,即作為后發國家的中國,社會發展階段、民眾生活質量還遠較美國落后。若是以簡單枚舉來說明這種差距的話,可以肯德基和星巴克來舉例,即中國也許在吃得飽這一點上基本和美國差不多了,而要在吃一塊炸雞翅而飽了之后想喝一杯普通的咖啡消閑的話,中美之間卻不只有星巴克這一家店的差距了。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