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借著十八大的東風,2012年即將完美收官,鬧得沸沸揚揚的“世紀末日”的謊言亦成為一段塵封的歷史。在風云變幻的零售終端市場,一批批的零售從業者慘淡謝幕、退出舞臺,又有一批批的新生零售業態前赴后繼、磨礪鋒芒。這一年,業績下滑、利潤下降、虧損嚴重,成為零售行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這一年,物價上漲、食品安全、樓市回暖,亦在考驗著每一個民眾的心底承受能力;這一年,試水電商、自有品牌、自建物流也成為眾多商家逆境亮劍,刺激業績的“殺手锏”;這一年,眾多零售商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效果也是仁智各見了。
面對即將過去的2012年,筆者再次著手,收集2012年零售業關鍵詞,特匯總羅列如下,僅作拋磚引玉:
關鍵詞一:開門難紅
俗話說,“開門紅”一年生意才能紅紅火火。但是,當2012的大門剛剛開啟,眾多零售商業磨刀嚯嚯時,這個冬天的寒冰卻并沒有隨著春天的到來而“解凍”,新年開門卻吃了個“閉門羹”,讓眾多商家心里是老大的不痛快。
新年伊始,大部分零售企業都明顯感覺到,往年火爆異常、賣場人潮如海的現象竟然在2012年春節期間莫名地消失了。往年,很多賣場的銷售高可以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但在2012年的春節期間,還沒到大年初五就門可羅雀了。在這個萬家團圓、一片詳和喜慶的日子里,不少賣場里襯出的是一份不合時宜的冷清。銷售迅速從高峰走向滑坡,就這么簡單,短短的幾天就從顛峰跌至谷底,本來想在這個一年難得的銷售機遇中大快朵頤賺一把的各零售商們,終于嘗到了全球經濟持續衰退,給這個春天所帶來的陣陣徹骨的冷風。
中國人講究彩頭和吉利。這一幕或許已預示著零售業2012年的日子會有些艱難。果不其然,2012年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53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2%。從環比看,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2012年7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同比僅增長7.44%,較2011年同期下滑18.11個百分點。零售企業從2011年開始就一直面臨著高成本、高競爭、資源壟斷、低回報、難擴張等難題。并且零售企業的回報率越來越低,成本卻越來越高的現狀,從年初,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零售企業的消費增速下滑,重點零售企業的消費增速下降幅度大于社會消費零售的下降幅度。分類別看,除金銀珠寶零售增速反彈外,其他各品類商品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家用電器下滑最為明顯。
關鍵詞二:成本增加
2012年的零售業可以用“低增長、高費用”這六個字來形象概括。受宏觀經濟下滑以及高物價雙重因素影響,零售行業增速有所放緩,其中百貨的凈利潤增速下滑,主要是因為為了應對宏觀經濟下滑對行業的影響,各大零售賣場為了引客,又采取打折促銷應對,致使行業毛利率有所下滑,收入增速的下滑拖累的行業利潤的增長。特別是隨著樓市回暖,限購等舉措,房租不斷上漲,零售業成本壓力越來越大。
對于零售企業來講,房租、人力成本、水電費以及商品損耗是其主要的成本構成。一直以來,房租是零售企業最大的支出,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在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工費用甚至超過了房租。經過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如今,員工的工資翻了一番,人力成本的整體支出還將遠超過這一數字。人力、租賃成本的上升已經讓零售企業步入微利中的微利,而客單價卻在下降,業績持續下滑,管理上很難在短期內突破,在內有外資和外來巨頭圍剿、外有整體經濟不景氣的夾擊下,不僅是2012、2013年零售業亦很難過上舒心暢快的日子。同時,零售業的競爭也呈現多元化格局,零售業已經不僅僅是同行之間的明槍暗劍,來自業外的企業亦紛紛試水,加劇了競爭,增加了成本。
關鍵詞三:業績下滑
俗話說“不管是白貓黑貓,逮到老鼠便是好貓”。不是你是大賣場還是小賣部,能賺到錢才是王道。但是,2012真是許多零售企業的“末日”,誰也不曾想到,形勢嚴酷地似乎出乎人的意料。
當國美電器在3月份公布2011年年報稱凈利率卻下滑6.2%時,業界還普遍認為,這只是國美電器內部管理問題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最多也只是家電連鎖業態因房地產調控等因素遇到暫時困難。然而,9月1日,國美電器發布半年報,2012年上半年銷售收入231.3億元,同比下降22.4%;毛利37.85億元,同比下降30.8%,凈虧損5.01億元。這也是國美電器9年來首次半年虧損。與此同時,蘇寧的半年報也顯示,上半年利潤下滑近30%。
外資零售企業同樣沒有了昔日的雄風。家得寶終于支撐不住關閉所有門店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卜蜂蓮花上半年凈利潤下滑超過100%。Tesco樂購也遭遇挫折,先后關閉了江蘇常熟淮河店、泰州人民公園店、安徽蚌埠涂山店、遼寧鐵嶺廣裕店。而國慶期間,雖然一些地區的零售業有所增長,但同比下降的地區和企業也不在少數。上海395家大中型商業企業“雙節”共銷售64.30億元,比今年春節、“五一”小長假的銷售增速分別下降4.8個、2.4個百分點;廣州12家主要零售企業吸金9.12億元,同比下降8.86%。杭州零售業更是被形容過了史上最慘淡的一個黃金周。杭州大廈、杭州百貨大樓、銀泰武林店、銀泰西湖店、解百等6家商場累計銷售4.43億萬元,同比下降8.68%,杭州11家超市累計銷售1.28億元,同比增長也僅4.73%。
然而,一二季度的銷售下滑讓零售企業感覺到巨大壓力。根據媒體調查,2012年一、二季度,有些百貨、家電、家居賣場的銷量下滑幅度超過20%。而最能抵抗經濟低迷的超市業態也下滑嚴重,如扣去人力、租金等經營成本的上漲,幾乎處于停滯。
關鍵詞四:線上交易
如果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行過網上購物活動,那肯定稱不上是個“新新人類”。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現足不出門購物已經不再是個夢想,成天“宅”在家里的那些白領和精英們,已經把網上交易看著是日常購物的重要內容,從大件的數碼產品到家用電器,從小件的瓜子炒貨到鞋襪小吃,只要你用鼠標輕輕一點,就能夢想成真。由此,也催生了網上經濟。
據阿里爸爸的CEO馬云介紹,2012年阿里營業額將超1萬億元,這個數字等于中國GDP的5%,而在2011年中國百貨龍頭企業北京新光天地的營業額為65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僅為阿里集團光棍節一天營業額的三分之一。
網上經濟的催生,可以說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網購市場占政府花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逐年回升,從2006年0.3%,攀升至4.3%,占消費品零售主力的傳統企業正一直發力電子商務市場,成為推進網絡零售新一輪暴發的主要驅能源量。在閱歷了2011年的試水期后,2012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加快電子商務業務的開辟步調,品牌商、制作商以及零售商紛紜搭建網絡銷售渠道,通過自建B2C平臺、并購、合資、在第三方平臺上建旗艦店等情勢發展電子商務,并且發展迅猛。如百事、耐克、蘇寧易購、Kappa、李寧、中糧、佐丹奴、傾慕、九牧王、適宜本草、銀泰百貨等傳統企業或品牌商的電子商務業務都有了一個很好的發展。
關鍵詞五:自有品牌
“全球零售自有品牌產品亞洲展?2012上海”12月12日至14日在上海舉辦,這是國內唯一、國際最大的以自有品牌為主題的展會,是目前全國消費類產品展會中唯一全部由制造商構成的展會,展會已連續舉辦了三屆,見證了國內自有品牌產品的快速發展。
隨著零售企業經營實力的不斷發展和經營環境的競爭加劇,開發自有品牌成為了零售企業爭相競爭上馬的熱門項目。自有品牌商品的價格一般會是同品類商品中最低的,要比主流品牌商品優惠10%-20%。而在中國,自有品牌起步較晚、發展較緩,自有品牌同質化嚴重,許多貼牌產品的質量也有待考究。但不可否認,自有品牌在零售經營中所占的份額亦越來越大,商家對自有品牌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增強,形勢也非常喜人,華潤萬家的自有品牌已連續3年銷售達成100%的增長。
自有品牌已成為一種全球趨勢,其全球市場份額現已接近30%,并保持持續增長態勢,而隨著現代零售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自有品牌也正逐漸嶄露頭角,無論是零售商還是批發商都需要各類供應商資源,可謂是行業發展的良機。并且CPI的上漲,以及越來越多的成熟消費者正在形成的理智消費習慣,使質優價廉的超市自有品牌加快進入發展“黃金期”,為眾優質制造商產品輸入商超創造了快速且符合時代潮流的捷徑。
關鍵詞六:人才危機
人才瓶頸,始終是零售業撇不開的話題。由于今年國內流動人口返鄉潮,勞動力資源向中西部轉移,華東華南等沿海地區出現了局部性的缺工現象,而零售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也遭遇了人才流動頻繁的困擾。特別是專業型人才的短缺是零售市場的現實瓶頸,在短期內仍難以解決。綜合這些因素的影響,人才問題已成為零售企業能否實現加大重視力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零售企業用人難,用有能力的人更難,用既有能力又忠于企業的難上加難,一種通病,先是步步高百萬年薪招聘公司總監,后有沃爾瑪在公司內部進行人才結構優化,再有華潤萬家招聘1.85萬名零售人才……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零售業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和IBMG國際商業管理集團共同發布的《2011-2012中國零售業人力資源管理藍皮書》數據顯示,零售企業員工年均流失率為23%~35%。其中,基層員工流失率占比為60%~70%。今年以來,杭州百大集團4位高管相繼離職,五星電器創始人汪建國辭職,東方家園副總裁汪傳虎甚至不惜舍棄自己嘔心瀝血創辦的歐華尚美而掛靴離職……人才的離開,不乏個人原因,但最終也反映出當前零售人才人才難留的窘境。
關鍵詞七:物價上漲
物價問題,是廣大民眾最為關心的焦點。近年來,物價的頻頻上漲更是撥動消費者這根最為敏感的神經,都說樓市拐點已到,但2012仍然是濤聲依舊,樓市“漲聲一片”。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222億元,同比增長14.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
且不談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