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國新聞網報道 “餐費、旅費、禮品、壓歲錢……月消費2.3萬元人民幣。”節后上班首日,“80后”李銘面對“節日清單”苦笑道,逢年過節是對錢包“硬實力”的考驗,“談節色變”成為“節奴”們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內地,隨著社會發展及消費觀念轉變,為重大節日消費、交際而飽受壓力的人,在市俗與功利的心態影響下淪為“節奴”。
供職西安高新區某外企的張雅楠自嘲為“純粹的節奴”,雖貴為“白領”,但在節日里,她依然感到“壓力山大”。“給小輩分孩子的壓歲錢近五位數,加之給父母的"拜年費",過節的開銷讓錢包傷不起。”張雅楠如是說。
在互聯網上,“節奴”現象引發熱議,網友按節日期間開支范圍歸納出節奴的族群,消費1000元以下為“酷摳族”;1000至5000元屬于“人情族”;5000至10000元為“惱火族”。
網友“刺猬”表示,為了不當“酷摳族”,非理性的大手筆花錢送禮,成為保全“面子”的唯一出路,禮尚往來固然重要,但過年送禮現在反成為負擔。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蛇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國重點監測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5390億元,比2012年春節期間增長14.7%。消費結構上,除傳統的糕點、煙酒外,數碼相機、手機、平板電腦、單反相機等時尚電子產品全面熱銷。
16日,記者來到西安某大型商場,春節期間商家的促銷戰空前火熱,西安市民王曉婷準備借打折“東風”,給父母購置一臺液晶電視。“置辦年貨與情人節短途"甜蜜游",令節日期間經濟壓力頗大。”她感慨道。
今年情人節與春節長假“撞車”,也使金銀珠寶市場迎來消費高峰。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全國重點監測零售企業金銀珠寶銷售額同比增長38.1%。
飾品店主劉玉成告訴中新網記者,喜慶祥和的春節與溫馨浪漫的情人節疊加使珠寶飾品銷售業績持續走高,消費者購買金飾除了對吉祥寓意的追求外,也對黃金的保值功能極為看重。
專家表示,“節奴”現象凸顯中華民族禮尚往來、注重人情的傳統,另一方面則是“面子文化”的觀念使然,很多年輕人愛攀比、好虛榮而忽略節日送禮的真正內涵。理性看待“送”的情意或成為節奴們的有效減壓途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